風調雨順,是人類最美好的祈愿之一,千百年來,人們在神話故事中想象擁有“呼風喚雨”的神奇力量。如今,人工影響天氣已然成為現實。
讓甘霖潤澤大地,將飛雹化為細雨。去年,全國人工影響天氣累計增加降水約398億噸,人工防雹作業保護面積提高到65萬平方公里……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成為防災減災、保障糧食安全、緩解水資源短缺、促進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好幫手。
順應自然規律,借助科技手段,我們擁有了耕云播雨的本領。目前,我國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現代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體系:觀天識云從肉眼到“天眼”,氣象衛星、天氣雷達、探空儀等形成立體化全天候監測;作業指揮越來越智慧,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不斷賦能;裝備“鳥槍換炮”,高炮、火箭、飛機、無人機等一應俱全。
“耕云”計劃已經收官,“播雨”計劃近日啟動。“耕云”“播雨”的實施離不開氣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科技引擎的有力拉動。幫農業生產撐起保護傘,為搶險救災提供應急保障,在重點保護區補充生態用水涵養植被……科技是一把金鑰匙,將幫我們解開更多的云端秘密,收獲更豐富的氣象寶藏。
上一篇:苗木產業亟待注入數字化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