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三亞博后村的民宿群,如今,鄉村旅游及其衍生經濟已成為博后村的支柱產業。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博后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路。
李人達剛到村里時,博后村的民宿業已經初具規模,但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個體勢單力薄、缺乏統一管理、同行惡性競爭……
思考很快付諸行動,在鄉村振興工作隊支持下,博后村成立三亞市吉陽區民宿協會,制定《三亞吉陽區民宿協會章程》,使全區民宿產業依法依規發展。同時成立三亞市吉陽區民宿協會黨支部,讓產業發展在黨建引領下向著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只要基層黨建強起來,找準路子帶領老鄉往前走,鄉村振興才有實在成效。”李人達說,雖然已經告別鄉村振興一線崗位,但他依舊關注著博后村的發展,如今村里不僅有民宿、夜市,還建起鄉村文創基地,興起攝影、垂釣等特色旅游項目。
這其中,憑借其獨特的經營理念和優質服務,“沐光鹿隱”民宿圈粉無數。走進充滿文藝氣息的民宿,來自湖北的經營者熊琬茹正忙著處理“五一”假期的預訂信息。“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老鄉們身邊也是一片青年創業就業的‘藍海’,讓我們可以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熊琬茹說。
“村里已經開了58家民宿,共有1800多間客房,帶動了餐飲、培訓等業態的蓬勃發展,更有外地企業前來‘淘金’。”蘇少洪說,鄉村旅游及其衍生經濟已成為博后村的支柱產業。
小村莊與外界的溝通愈加頻繁,博后村里不斷變化的是產業規模、基礎設施、村容村貌,還有日新月異的發展思路、嶄新想法;不變的,是在徐徐鋪展的鄉村振興畫卷中,“老鄉”這個關鍵。
“現在到村里轉一圈,大家都忙著工作,活不離手、干勁十足。”蘇少洪說,更難能可貴的是,只要涉及公益事業,村民都是一呼百應,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美麗鄉村建設更有精氣神。
如今,博后村還依托省委黨校、三亞市委黨校的教學培訓資源,著力打造博后黨群基地教育產業,前來學習的考察團不斷。
博后村很小,鄉村振興的藍圖很大。聊著聊著,海南日報記者又走到哎岬湖畔、“小康石”前。“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我想,鄉村振興路上,還是要看我們老鄉!”蘇少洪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