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縣圍繞紅棗產業建基地、創品牌、促營銷,全面打響紅棗振興戰,讓科技之光照亮棗農發展之路。通過科學修剪和矮化密植技術大棚栽植,實現紅棗產業提質增效。傳統紅棗常年畝產800斤左右,每斤0.3元—0.6元,每畝收入不超500元。大棚栽植鮮棗每畝260株,單株穩產10斤,每斤最低3元,畝收入可達7800元,大約是傳統紅棗收益的十四倍。
紅靈芝鮮棗開發專業合作社統一規劃苗種、農資、管理、采收,累計流轉土地500畝,通過矮化密植技術在大棚內栽植紅棗樹,可以有效控制溫度和濕度,提高紅棗產量質量;園內提水蓄水、噴灌滴灌、鮮貯冷藏、用電通信、綠化硬化、辦公室及庫房等設施齊全,棚邊道旁栽植優質葡萄300株,常青樹4000株,形成綠色走廊;完善和美化墻體1500平方米,產業文化特色濃郁;新建五間二層300平方米的住宿餐飲樓一座,經營綠色蔬菜基地40畝,配備了相應的采摘設施,構建了省內外3個市場營銷點,配套了電商運營平臺,累計總投資1000余萬元。目前合作社成員30人,聘用技術人員10人,聯系72戶棗農改良嫁接320畝,與126戶脫貧戶進行長久合作。
合作社在棚外與農戶合作,提供服務保護價收購,棗農由分散經營轉變為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促使效益最大化。園區作為優勢產業平臺,為棗農提供了多條增收渠道,可以在合作社納股分紅,可以提供棗林地嫁接換代享受保護價收購,可以入園打工就業增收,還可以免費接受技能培訓,產業、技術、收益多方面的紅利讓農民與合作社互利共贏。合作社矮化密植了新鄭棗、爆米花棗、本地牙棗等鮮食品種,實現了從每年六月至十一月每月都有鮮棗采收上市,合作社還加工儲存醉棗、酥脆棗、鮮棗汁、本地原棗。園區實行觀光采摘和物流配送服務,大棚鮮棗品質優良,皮薄肉厚,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和養生功效,深得群眾青睞。
科技賦能,打破傳統紅棗栽植模式,通過矮化密植進行大棚栽植,讓棗樹住進大棚,有了一個知冷暖的“家”,幫助棗農受益,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調動了棗農對紅棗生產的積極性,助力鄉村振興。現在,大棚內矮化密植的紅棗樹枝頭開滿棗花,整個大棚內一片綠色,生機勃勃。據合作社技術員介紹,合作社用大棚栽植紅棗樹,可使紅棗的成熟期提前一個月左右,搶先上市。再加上它顆粒大,含糖量高,讓大棚紅棗在市場上搶占先機,脫穎而出。合作社現有紅棗林500余畝,其中大棚紅棗林100余畝,再加上露天的400余畝紅棗林,年收入可達到300萬元。
上一篇:保定林果站下鄉推廣棗瘋病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