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榆林市榆陽區召開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支撐項目試驗示范基地現場觀摩會,促進榆陽現代草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會議邀請中國農業大學、蘭州大學、榆林學院專家教授到會指導,榆林市區相關業務部門、種草大戶等近80人先后觀摩了“冬黑麥—青貯玉米”輪作復種基地,苜蓿引種試驗基地,鹽堿地改良種草基地,以天然草原免耕補播牧草技術為主的“草原生態修復與生產力恢復”試驗基地,集約化牧養模式試驗點等。
觀摩中,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王顯國向種養大戶介紹了“冬黑麥—青貯玉米”輪作復種基地。大家紛紛表示,冬黑麥抗寒性強、返青早、品質好,整個生長期無需農藥防治雜草。既減輕了農田環境污染,同時增加冬春農田地表覆蓋度,減少土壤風蝕、土地沙化等;而其“一年兩收”新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優質飼草供給,提高了種養殖戶的收入,又具有明顯的生態效益,在榆陽可以大力推廣。? ?
參觀完補浪河鄉省不扣村的鹽堿地改良種苜蓿觀摩點,來自該區馬合鎮達拉石村村書記劉關祥連聲叫好,他表示,我們也要發動群眾,改良飼草,讓村上閑置多年的六七百畝鹽堿灘變改“金銀灘”。
近年來,榆林市榆陽區堅持“生態生計兼顧、生產生活并重、治沙致富共贏”的生態建設理念,圍繞“中國草業明珠”目標定位,積極探索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和草產業協同發展“大文章”,走出了一條生態種草集約化,飼草種植規模化的“生態+經濟”生態新路,區域內草原退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自我更新修復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草原生態持續向好。全區飼草產業發展已形成“群眾自發種草、種養大戶成片種草、合作社規模種草”的良好勢頭。2020年,榆林市榆陽區秉持“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帶動科技創新”理念,與中國農業大學簽署了為期五年的“以現代科技推動草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經過三年的合作,已在飼草產業發展、苜蓿品種適應性試驗,草原生態修復等多方面形成“科技+實踐”成果,并逐步引導該區部分種養殖戶進行試驗推廣,促進了榆陽現代草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下一步,榆陽區將進一步加大與科研院所合作,持續做好“草原生態保護修復”“草產業高質量發展”兩篇大文章,圍繞鄉村振興,以草業明珠科普游,綠色田園產業觀光游,人工草地沙地娛樂游為依托,打好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牌,真正把榆陽“中國草業明珠”的品牌喊響唱亮。
上一篇:探索油茶產業“加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