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徽省天長市金集鎮草西村薄殼山核桃種植示范基地,只見天長市草西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興美正弓著腰,在山核桃林地里忙碌著。
“以前總覺得土地不夠種,現在一茬接著一茬忙。我這忙完山核桃樹的施肥、整枝,就趕忙采收早熟的甜玉米。這幾天,花生芽又破土了。一畝高崗旱地長出三份收成,著實讓人開心。”張興美說。
金集鎮林業站(資規所)負責人陶江介紹,薄殼山核桃林下套種矮稈早熟甜玉米,玉米剛收下,種植戶接茬種上花生或芝麻等油料作物,實現了增產增收。
曾經,草西村和全市68個林區、崗區丘陵村一樣,面臨著高崗地干旱缺水、產業單一、種植效益低下的困境。
2022年春,天長市林業局、農業農村局多次調研,著手破解崗區產業低效問題。在學習借鑒江浙閩農村地區實施碳匯工程、林下套種糧油作物發展農特產業經驗的基礎上,多部門聯手實施林下套種旱糧和油料作物,實現一地多收。目前,金集鎮草西、馬塘、黃橋、鮑崗、井亭5個崗區村山核桃地里套種糧油的種植戶增至1030余戶,年產值突破6800萬元,2210余名農民端上了生態“金飯碗”。
“草西是全市崗區旱地林下套種糧油最早的試點村,如今已連片擴張。山核桃林下套種玉米、紅薯、花生、芝麻等旱地糧油作物,可以擴大種植空間,緩解旱地生產用水難,促進豐產豐收。”草西村黨總支書記陳葉桃說。
張興美是響應林下套種的第一人。他率先拿出20畝高崗旱地進行試種,現在合作社種植面積達150畝。嘗到甜頭的張興美帶領大伙兒一起干,目前,全村山核桃林下套種糧油已發展到230多畝。
張興美介紹,夏季,山核桃樹傘狀的枝葉能為玉米苗遮陰。果林與玉米一深一淺的根系既互為保濕,又汲取不同土層的養分,玉米苗病蟲害發生率明顯下降。待到7月初,早熟甜玉米一經采收,便可搶種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
今年,合作社套種的早熟甜玉米喜獲豐收,市場更是供不應求。核桃林每畝套種甜玉米430株,畝產295公斤,按市價每畝增收1200元。“眼下,我們得趕緊安排人手,為花生苗追肥、澆水,等待秋后再獲好收成。”張興美說,林下套種兩全其美:歷經幾年的生長,山核桃根系已扎入深土層,樹體枝繁葉茂,產量逐年增高,果形也更勻稱可人;山核桃林下套種的玉米和花生,一點也沒影響生長。
“豐”景的背后,得益于政策與科技的雙輪驅動。天長市除免費提供山核桃種苗外,還連續4年出臺了有機肥補貼政策,每噸直降750元,鼓勵高崗旱區種植戶嘗試新模式;市林業、農業部門定期聯合開辦培訓班,傳授林下套種技術。“現在誰家林下套種效益高,種植戶都搶著去拜師學藝。”天長市林業局林產業經濟辦公室負責人胡洋說。
草西村“一地生三金”模式成效顯著,吸引著周邊農戶。明年,該鎮計劃擴大套種模式推廣范圍,帶動更多農戶增收。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