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高、晝夜溫差大、陽光充足,地處北緯37度的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被公認為陜西乃至全國的優質蘋果產區。
近年來,綏德縣立足實際,深挖蘋果產業發展潛能,向“精”求質量,向“新”求突破,通過新品種推廣、規模化種植、科學化管理、品牌化運作,讓蘋果產業成為全縣叫得響、走出去、能致富的“紅”產業,成為促進當地群眾增收的“金果子”。
走進綏德縣名州鎮趙家坬村山地蘋果示范種植基地,郁郁蔥蔥的成片果園里,果農手持果樹修剪刀,精準去除畸形果、病蟲果。“我在這務工近20天,從開始疏花到現在疏果,每天能掙150元,還管吃管住,掙錢顧家兩不誤。”趙家坬村村民趙埃利說。
暑期,隨著氣溫的上升,趙家坬村搶抓農時,雇用130多名周邊村民進行疏花疏果。該村蘋果種植基地技術指導員李耀介紹,疏花疏果是果園提質增效的關鍵舉措,具有平衡營養、提升果實價值、保護樹體健康的作用。疏花宜在盛花期至落花期,要去除弱花、病蟲花和過密花。疏果要保留健壯果,去除小果、畸形果等,且要根據枝條強弱、空間分布等來綜合確定保留果子的數量。
目前,山地蘋果示范種植基地發展優質山地蘋果4800畝,已全部進入初果期,今年產量預計達100萬公斤。進入盛果期后,基地產量可達250萬公斤,年產值達2500萬元,年累計發放務工工資400多萬元。
趙家坬村蘋果基地是綏德縣發展山地蘋果產業的一個縮影。綏德縣各類經營主體因地制宜、創新發展,通過股份合作、大戶帶動等措施,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2024年,義合鎮發展山地蘋果近3萬畝,產值2.8億元。綏德縣焉頭農副產品購銷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實施果園統一規劃、分戶管理、統一銷售,帶動周邊4個鄉鎮2000戶果農種植山地蘋果近3萬畝,去年銷售1.8萬余噸,收入5000余萬元,并建成千噸級冷藏果庫。
目前,綏德縣發展山地蘋果23萬畝,掛果面積16.2萬畝,產量達23萬噸,產值9億多元。建成標準化果園80多個,總面積13萬余畝,培育專業合作社35家,產業覆蓋87%以上的行政村。創立“墕頭紅”“趙家坬”“三十里鋪”等特色品牌,“墕頭紅”山地蘋果獲得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認證和國家有機蘋果認證。引進13條智能選果線,為蘋果全身“體檢”,滿足顧客不同需求,單條線一天能選出2500公斤優質果,準確率超過98%,大幅提高了選果效率。
“下一步,綏德縣將繼續發揮山地蘋果產地優勢,擴大標準化果園建設規模,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產業價值鏈、創新鏈、利益鏈,不斷提高品牌影響力與知名度,促進群眾不斷增收。”綏德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春勝表示。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