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要擋大家的‘致富路’,而是要讓這條‘致富路’更長遠、更寬廣。”9月初,在當地一家收購站宣傳禁止搶采酸棗政策時,陜西省延安市延長縣林業工作站副站長崔玉升的一席話,說到了群眾心坎里。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好轉,黃土高原上滿山遍野的酸棗,成為群眾增收的“致富果”。眼下正是酸棗生長關鍵期,8月初,延長縣發布《關于嚴厲打擊搶采掠青等破壞油松側柏酸棗等林草種質資源行為的通告》,率先在延安市打響酸棗“保衛戰”。連日來,由延長縣公安、林業、市場監管3部門組成的督查組奔赴各鄉鎮、村組及收購站開展聯合檢查,確保政策落地見效。
延安是酸棗適生區,境內酸棗資源豐富、品質優良,“延安酸棗”走俏各大中藥材市場。“去年,酸棗價格很高,一公斤酸棗賣到了48元。通過銷售酸棗,不少村民收入幾萬元,個別家庭收入超10萬元。”在林業系統工作多年的崔玉升感慨,“酸棗為群眾帶來了好收益。”
然而,部分尚未成熟的酸棗被搶采,酸棗樹被攔腰砍斷,“掠奪式”采摘導致酸棗品質下降,效益難以持續。“搶采未成熟的酸棗會導致育苗、藥用效果差,嚴重損害林木種質資源。”延長縣林業局局長趙曉東說。
保護酸棗,迫在眉睫。今年5月,延長縣發布2023年第1號總林長令,明確當地酸棗采摘期為每年10月15日之后,對搶采掠青行為將依法予以打擊,要求群眾不可進行“掠奪式”采摘,為酸棗采摘筑起一道“安全線”。
“我們也盼著能出臺政策統一監管,保護好‘延安酸棗’這張名片,讓好酸棗賣出好價錢。”65歲的賀向成做了30多年收購生意,近期每逢有群眾來送貨,他都要將新政策宣傳一番。“規定采摘時間看似是限制,但從長遠來看還是為了老百姓能持續獲得收益。”七里村街道西河子溝村村民李志新說。
“我們將通過廣泛宣傳、嚴厲打擊、長效保護,確保實現科學采摘、永續利用、興林富民的林業生態建設目標。”趙曉東說。
上一篇:廣東公布首批森林城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