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安全,國之大計;生態安全,國之大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木材安全問題并作出重要決策,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出建立國家用材林儲備制度、加強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的要求。2014年,四川被納入國家儲備林建設試點。2018年,國家林草局印發《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將四川21個市(州)146個縣(市、區)納入規劃范圍,規劃建設任務1018萬畝。《“十四五”國家儲備林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完成120萬畝建設任務。
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補給區,四川使命在肩、責任在心,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力推動國家儲備林項目落地落實,奮力書寫好“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截至2024年4月,全省20個市(州)135個縣(市、區)啟動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金融機構已為儲備林項目累計放款超200億元,已累計建成儲備林260萬畝,項目建設規模和到位貸款已邁入全國第一方陣,彰顯了四川力度,展示了四川速度,積累了四川經驗。
牢記囑托 凝心聚力 快速高效推落地
深刻領會國家儲備林建設的重大意義,將其作為踐行“兩山”理論和森林是“四庫”重要論述的關鍵舉措,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推動項目落地,國家儲備林已經成為四川建設規模最大、金融支持最強、覆蓋最廣泛的林業建設項目。
堅持高位推動。省林草局將國家儲備林項目作為夯實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推動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林草生態產品價值轉換的重要抓手,召開4次全省工作推進會,組建項目推進辦公室,與金融機構健全協同推進機制,建立了集政策、技術、運營、管理于一體的建設隊伍。同時,將儲備林建設納入全省林長制考核,建立專家審查備案機制,完善“月調度、季分析、年考核”工作機制,遴選6個縣作為儲備林項目省直接聯系縣,搭建了嚴格、高效、有序的推進模式。
統籌科學發展。立足資源分布、地理條件和區域發展等因素,科學規劃川東北、攀西、盆周山區、川南四大儲備林片區,優先選擇人工商品林、低產低效林、森工林區和國有林場等需求迫切且基礎條件較好的地方率先實施國家儲備林建設,促進森林資源合理利用。同時,基于四川大部分林草資源主要由縣上直接管理和國家儲備林建設運營周期長、牽涉面廣的特點,堅持以縣為主體,發揮縣級黨委政府統籌資源、凝聚力量、協調各方的組織領導作用,充分調動了縣級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各鄉鎮的工作主動性,凝聚起了推進儲備林建設的強大合力。
著力完善制度。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及時創新制度、完善政策。創新林木采伐限額管理、林木采伐技術規程等基本制度。印發《四川省金融貸款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四川省金融貸款國家儲備林項目工作流程》《四川省金融貸款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方案編寫指南》《四川省金融貸款國家儲備林項目營造林工程作業設計指南(試行)》等政策文件。編制《四川省儲備林樹種目錄》,發布儲備林樹種612個。
持續優化服務。組織3次全省儲備林建設業務培訓,累計培訓上萬人次。建立省市縣三級儲備林專家庫,吸納各方專家200余名。成立儲備林建設協會,搭建起連接行業部門和各方企業的專業平臺,構建了一支由上下結合、專業全面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目前已吸納會員單位175家,為全省儲備林建設凝聚智慧、提供服務,助力儲備林建設高效有序推進。
搶抓機遇 多元融資 一汪活水潤發展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原則,把握“以省市縣國有平臺公司統籌實施、以政策性金融助力為支撐、以結果導向的財政資金全過程支持”三大推進方式,與國開行四川省分行、農發行四川省分行、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郵儲銀行四川省分行等5家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國家儲備林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深化政銀全面合作,推動金融資本“進山入林”。優先將儲備林納入中省財政貸款貼息、森林保險范圍,優先對儲備林項目安排各類營造林補助資金,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實現以結果為導向的全過程政策支持。
成都龍泉山國家儲備林項目是四川首個林業PPP項目,實施主體與國家開發銀行四川省分行簽訂借款合同,計劃貸款100億元,未來進入運營期成都市財政根據績效考核結果每年向項目實施公司支付可行性缺口補助。
鄰水縣依托儲備林建設,“筑巢引鳳”發展林下經濟,引進安吉黃杜大澤塢茶場、廣安金農豐源生態農業公司,發展安吉白茶7000畝、刺黑竹筍3500畝,同步推進精深加工和副產品開發,形成“種苗培育—基地生產—加工包裝—市場銷售”特色產業鏈條,將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白茶基地,完成投資2億元。
雨城區采用“EPC+O”模式,引入雅安希望田園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參與儲備林建設,在五年建設期內對國儲林項目追加1.8億元投資,重點發展林下產業和森林康養文旅項目,形成“育種—種植—加工—流通—康養”特色產業鏈條,共同打造“儲備林+特色產業”“儲備林+森林旅游”“儲備林+田園綜合體”。
2022年以來,四川儲備林項目全面鋪開、多點開花,建設工作實現重大突破,項目數量、項目體量提速式增加,授信金額、放款額度跨越式增長。截至2024年4月底,省林草局已審查備案儲備林項目175個,總規模達1980萬畝,總投資2024億元。金融機構為102個儲備林項目授信872億元,放款213億元。
錨定目標 科學培育 一片青山植優勢
“為確保貸款資金‘借得來、用得好、還得起’,大徑級木材培育是儲備林項目建設核心任務和關鍵指標,是整個項目中價值最大、收益最穩定、能確保資產保值增值的根本所在?!笔×植菥窒嚓P負責人介紹。
今年,四川將指導督促各地落實“三個優先”,即在儲備林項目中優先開展營造林建設,營造林建設中優先開展大徑級用材林示范基地建設,優先通過撫育措施開展大徑級用材林示范基地建設,全年力爭完成儲備林建設50萬畝。圍繞大徑級木材培育、天府森林糧庫、鄉村振興等,因地制宜在現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撫育中優先建設不低于總建設規模面積10%的大徑級用材林培育示范基地,引導和帶動林農支持和參與儲備林建設。
成都龍泉山國家儲備林項目萬興社區段,經過間伐的林木蒼翠挺拔、疏密有致,涌現勃勃生機。中鐵二十三局集團龍泉山國儲林項目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片區域曾以柏木為主,樹種單一且密度過高,造成林內光照條件變差,林下凋落物少,不利于水土保持,出現大量枯死木。通過間伐,保留有培育價值的目標樹、優勢樹,柏木的生長空間得到釋放,生長速度加快。補植闊葉喬木可使林木結構更加合理,形成針闊混交林,促進森林生長、提高森林質量?!?/p>
“建設國家儲備林,并非單純種樹造林,而是對現有林木進行高質量培育,保留有潛力成為優質木材的樹種,去除生長不良的林木,為培育優質森林創造空間和條件。通過砍劣留優、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等森林經營措施,實現森林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續利用。”省儲備林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四川將毫不動搖堅持儲備林“培育木材資源”的目標導向和價值取向,堅持以大徑級用材林為主,結合工業原料林、經濟林、景觀林以及林下種養的儲備林,為蜀地兒女創造一片功能多樣、經濟實用、美麗生態的森林。
創新模式 點綠生金 千萬林農共富裕
在威遠縣越溪鎮倆母山村3組儲備林項目建設現場,當地村民正在熱火朝天開展樹苗管護工作。村民所在的山頭已基本完成栽植,與周圍山上雜亂茂密的林子形成鮮明對比。據威遠縣儲備林項目工作專班負責人介紹,“越溪鎮很多林子看上去一片綠色,走進森林你會發現,密不透風,黑壓壓一片,老百姓守著森林卻毫無收益,通過儲備林項目建設,既提升了森林質量,改善了生態環境,同時老百姓將林地流轉給公司獲得收入,還可以參與種樹、除草、施肥等工作,得到務工補助,后期種植中藥材還能參與分紅?!弊运拇ㄍ七M國家儲備林建設以來,不少林農都通過參與項目施工、管護等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國家儲備林建設的綜合效益、巨大潛力和深遠影響正逐步顯現。
生態效益更加凸顯。針對我省森林結構較為單一、質量較低或生長不足等問題,各地通過撫育、疏林、采伐、補植、換種等手段,使森林健康生長,蓄積大幅增長,同時林下可燃物得到全面清理、病蟲害得到有效抑制,森林火災風險隱患和管護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不斷提升。此外,據測算,補植營林措施每年每公頃固定二氧化碳3.21噸,撫育間伐營林措施每年每公頃固定二氧化碳5.44噸,造林和更新造林每年每公頃固定二氧化碳6.2噸。研究表明,每平方公里的森林可貯存5噸至10噸水。通過儲備林項目的實施,森林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凈化空氣等作用進一步發揮,“山更青、水更綠、空氣更干凈”將會愈加深刻。
經濟效益不斷釋放。四川在堅持以培育大徑級用材林為核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發展工業原料林、生態景觀林、特色經濟林及林下種養,支持40%項目資金可用于發展產業及配套設施建設。洪雅縣以國儲林項目推進“天府森林糧庫”建設,培育發展林竹7萬畝、林茶0.3萬畝、林藥0.3萬畝,預計森林食品年產量超過1.8萬噸、林糧綜合產值突破14億元。會東縣依托儲備林項目建設120畝林產品加工園區,建成木材、松籽、松露生產線各1條,引進培育初加工企業5家,精深加工企業2家,為林副產品加工、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生物活性物質提取等產業奠定了發展基礎。沐川縣大力發展竹漿加工,帶動竹產業全鏈增效,竹材價格已穩定在每噸600元以上。
社會效應造福村民。各地通過實施儲備林建設,不斷創新聯農帶農富農利益聯結機制,林農可通過林地經營權流轉獲得權益性收入、通過森林經營獲得經營性收入、通過參與工程建設獲得勞務性收入,流轉到期后還可獲得一定林木資產收入。內江市儲備林建設推行“公司+合作社+林農”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機制,培育林菌林菜等新型經營主體50余個,帶動林農戶均增收1.2萬元。在天全縣項目實施區域,實施主體依托村集體整合林農零星分散的林地經營權,收益“七三分成”,優先聘用當地群眾參與營造林與森林管護,實現戶均增收1—3萬元。
此外,“儲備林+”模式的創新探索,將催生森林食物、林下種養、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新興業態,使得綜合收益有望達到三千億元,將儲備林項目鍛造成為林業行業的千億級“金礦”,森林“水”“錢”“糧”“碳”綠色寶庫的作用將不斷顯現。
觀念引領變化,堅持必有所成。站在新發展階段,四川將牢記國之大者,以“森林四庫”示范省建設為方向,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天府森林糧庫”建設,全力推進國家儲備林項目落地落實,構筑起功能豐富、效益多樣、覆蓋全面的森林資源儲備體系,以更充分的信心守護木材安全,以更堅定的步伐推進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以更高效的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我國生態文明新畫卷添上四川濃墨重彩的一筆。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