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穗圃
采穗圃位置應選擇在土壤肥沃、含水量適宜的地方。大果沙棘對土壤要求較高,適應性較強,但在土壤肥沃度和含水量上仍有一定要求,土壤肥沃可以提供豐富的養分供大果沙棘的生長所需,而適宜的含水量可以保持土壤濕潤,避免植株因缺水而發生枯萎和死亡。
2扦插區和移植區
扦插區和移植區位置的選擇還應考慮到風向和風速。選擇應考慮到土壤的肥力和排水情況,大果沙棘對土壤肥力和排水情況有一定的要求,選擇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的位置,可以提供豐富的養分供苗木生長所需。除此以外,良好的排水條件對于防止土壤積水,避免苗木根系受到損害,防止病菌滋生具有重要意義。
3扦插育苗沙床區
扦插育苗沙床區土壤選擇質土壤或砂質壤土可以提供較好的通氣和排水性,有利于苗木的生長;土壤選擇還應考慮到土壤的酸堿性。大果沙棘對土壤的酸堿性要求較寬松,適應性較強,pH值在6.0~8.0之間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更適宜大果沙棘的生長。
4扦插繁殖
噴灌設施準備
在安裝微灌噴頭時,需要將微灌噴頭的孔距控制在1~1.5m,要求噴頭的噴水直徑分為1.5、5、7m三種類型。通常情況下,在苗床中間安裝5m和7m直徑的噴頭,將1.5m直徑的噴頭安裝于外圍。在安裝完噴頭之后確保能夠在一分鐘之內將苗床均勻噴施,噴頭的高度高出插條高度15cm,所有噴頭呈三角形安裝排列,以方便水霧能夠將苗床均勻噴灌。
插條的采集與貯藏
選擇生長旺盛、有充足枝葉的樹冠,這樣可以保證插條的生長活力和質量。插條的采集應在早晨或傍晚進行,避開高溫時段,插條在采集的過程中要使用鋒利的剪刀或剪刀,確保切口整齊,減少傷口面積。插條的長度一般為15~20cm,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在選擇插條的過程中要選擇有2~3個芽眼的健康枝條。
插條修剪與處理
插條修剪應在插條采集后的第一時間進行。修剪主要包括剪口的處理和葉片的修剪。剪口的處理應該是斜剪,剪口盡量平整,并確保上部留有一個芽眼,以促進插條的生長和分枝,葉片的修剪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通常可以將插條的葉片保留1/3到1/2的長度,以減少水分蒸發和營養消耗。扦插需要在大棚、日光溫室或者是有遮陽設施、放風的育苗床上進行,將株行距控制在5×5cm的范圍內,每平方米扦插數量為400根,深度控制在2~3cm的范圍。在扦插之前需要對育苗床采取疏松措施,深度3cm,并噴水1次。間隔2m留出一條步道,方便管理人員對枝條進行管護。在扦插的過程中要求做到插條直立,扦插的時間控制在半小時的范圍內,在扦插之后立即噴水。
5扦插后的管理
噴水管理
大果沙棘綠枝扦插后的噴水管理最為關鍵,噴水的時間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10天,此階段需要間隔10分鐘噴水1次,噴水的時間控制在1min。在遇到陰天或者是高溫天氣時,可以適當的減少或者是延遲噴水的時間,但是必須要保證插條與土壤有一定的濕度,若濕度過大、噴水過多,容易使插條出現腐爛的現象;若噴水太少則容易導致插條出現失水的現象。在插條生長出不定根之后可以對間隔的時間適當延長,并縮短噴水的時間,以達到加快苗木根系生長、提高低溫的目標。在扦插30~40天之后進入第二階段,此階段每日早中晚各噴水一次。在扦插60天之后進入到第三階段,此階段可以間隔3~7天噴水一次,進入10月之后需要適當的延長噴水間隔時間,并在10月中旬停止噴水措施,有利于苗木木質化。
育苗地的管理
此時需要及時去除雜草,有利于育苗床更好的透光通風。在扦插40田中會后,需要對葉面噴施0.2%濃度的磷酸二氫鉀,間隔10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次,以此來促進苗木能夠更快的生長。
6苗木出圃
大果沙棘綠枝扦插苗在扦插后經過一年的生長,即可達到適宜出圃的時間。在這一年的生長過程中,苗木的根系逐漸發展壯大,莖桿逐漸粗壯,葉片逐漸豐滿,整體上呈現出健壯的生長狀態,此時苗木的生長勢強,抗逆能力增強,適宜進行出圃移栽。
采用機械起苗和人工起苗兩種方式。針對于機械起苗而言,需要將起苗機的工作寬幅設置為1.2m,高度設置為1m,起苗深度控制在25cm,確保大果沙棘苗根超過10cm。在起苗的過程中要將苗木周圍的土塊打碎,堅決不可硬拔苗木,避免對須根造成傷害,從而影響成活率。若采用人工起苗方式,需要在起苗的過程中打捆,并立即使用濕土纏繞根部,避免根系長時間在陽光下暴露,而出現風干失水、降低成活率的情況。
7苗木包裝與運輸
在包裝材料的選擇上,可以使用牛皮紙、竹篾、木制箱等具有一定強度和耐用性的材料,以有效保護苗木的根系、莖桿和葉片,防止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擠壓、摩擦和其他外力的損傷;包裝方式要合理,包裝材料要緊密固定,以確保苗木在運輸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對戰荒漠化 沙棘走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