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闊的荒漠化特別是沙漠地區,什么樣的產業既有巨大的生態效益,又有可觀的經濟效益?答案是沙棘產業。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表示,近年科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推動林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要就是解決科研和生產的脫節問題,將科研和生產緊密結合,促進沙棘產業快速發展。
在之前召開的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沙棘分會成立儀式上,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副會長王滿介紹,我國沙棘產業面積、產量、種植規模都居世界前列,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目前在產品研發、市場推廣等方面存在短板,亟需整合資源,深耕產業發展。”
王滿對記者表示,沙棘產業是新興產業,具有防沙抗風、保持水土等功能,在生態建設、精準扶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沙棘是小漿果中的一個代表,可以形成一個大產業,前景十分廣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侯元兆說。
沙棘全身是寶,是藥食同源植物。沙棘產業專家鄒元生介紹,1萬~2萬畝沙棘林,可以收獲大概10000噸沙棘鮮果,可以做成沙棘口服液2.14億瓶,或者做成沙棘復合濃縮丸劑2.14億袋。僅濃縮液或者丸劑產值就大于16億元,可供30萬人一年服用。另外,可以產出沙棘籽800噸,用冷榨或者二氧化碳萃取約60噸沙棘籽油,若生產0.5g軟膠囊,可達1.2億粒,產值大于3億元。
鄒元生介紹,1—2萬畝沙棘林可以產出900噸沙棘果皮,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果皮油,提取熊果酸物粉,提取沙棘多糖,初步預計產值大于10億元。然而目前,我國沙棘果品基本處于廢棄狀態或者當成飼料處理。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改司副司長、產業辦副主任李玉印也對記者表示,沙棘是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身的物種,但目前產業發展技術含量偏低。
“原因之一是沙棘科研力量分散,沒有強大的技術創新團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司宋紅竹處長分析說,沙棘是維生素C之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但發展情況不理想。尤其在加工方面,當前沙棘初級加工產品居多,產品附加值比較低,企業發展規模小。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呂榮森分析,沙棘產業發展目前主要有三個短板:科研力量不強、產品知名度不高、市場開發有限,銷路沒打開。
宋紅竹表示,新成立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今年科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推動林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要就是解決科研和生產的脫節問題,將科研和生產緊密結合,急企業發展所需,為企業和產業發展搭建平臺,實現產學研用高效對接。
新任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沙棘產業分會理事長李少峰對記者表示,沙棘產業分會將發揮橋梁、紐帶和參謀作用,協助行業主管部門做好產業發展,整合沙棘產品的行業信息,樹立行業的品牌,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更好地為沙棘企業和種植戶服務。
上一篇:大果沙棘育苗扦插繁殖全套技術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