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法適宜于新建名優茶機采茶園,也可以選擇成齡手采茶園或者大宗茶機采茶園進行改造來實現。采用本專利的樹冠培育方法,可使茶樹的骨架層次清晰,通風通透,有利于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同時生長枝粗壯而分布均勻,有利于茶樹養分的供應均衡,樹冠面小樁粗度均勻、密度達到1000個/㎡左右;茶樹新梢生長在一個整齊平整的樹冠面上,芽葉分布均勻,密度適宜,可達2000個/㎡左右,生長整齊。在芽梢長達4~5cm時,名優茶原料一芽一葉與一芽二葉所占比例基本達到整個樹冠面的70%~80%,此時采摘,名優茶原料得率可達70%以上。
創新點
本項技術形成了“調勻枝粗、合理密度、適度留養”的機采茶園樹冠培育技術模式。利用兩次修剪組合調勻茶樹樹冠面的生產枝粗度,配套以合理的茶樹施肥管控及留養技術來促成整齊均一的名優茶生產樹冠,形成生產名優茶的機采茶園。
市場應用前景
由于當前名優茶生產模式仍以人工手采為主,隨著勞動力的日益緊缺及用工成本的日益增加,名優茶生產中采摘已成為當前我國茶葉生產,特別是名優綠茶、名優紅茶生產中急需解決的瓶頸問題。而當前的多數茶園無法直接進行機械化采摘,而本項專利技術可將其培育成適宜于名優茶機采的茶園,因此,本方法的市場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節本增效情況
名優茶實行機械化采摘不僅能解決采茶勞動力的問題,同時也能極顯著地降低采茶成本。實行機械化采茶,以改進型單人機采為例,每機兩人,每人每天工資150元,1天采10小時,每臺機子1天至少可采1000kg鮮葉,每天的機器折舊及汽油成本按50元計,每公斤合格機采鮮葉的采摘成本僅0.9元。手采茶葉成本是機采茶葉成本的近44倍。每畝茶園按生產加工干茶50kg計,單價按100元/kg,每1000畝機采茶園可實現產值500萬元,按70%銷售完畢計算,可實現銷售收入350萬元。考慮手采茶園改機采茶園時需要增加費用約500元/畝,茶葉加工成本約30元/kg,可實現增加值210萬元。以稅率6%計算,該1000畝示范試驗茶園在采用機采后可增加繳稅總額12.6萬元,且避免了茶葉資源的浪費,提高了茶葉的生產效率。
上一篇:夏季茶園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