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三部委出臺《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開局之年。15個油茶產區省份推進方案進度如何,有哪些創新探索、現實困惑、破解路徑?
11月22日—23日,國家林草局在廣西柳州召開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調度工作進度,現場交流互鑒,問需問計基層。
調度顯示,三年行動實現良好開局。在良種良法、低產改造、機械采收、復合種植多向發力之下,我國油茶生產能力快速提升。
良種,高產的源動力
廣西益元香花油茶中試基地建于2019年,辟有優良無性系中試示范區、高世代無性系品比區和高世代選育區。
今年10月,國家林草局科技司、發改司組織測產,基地樣地畝產鮮果540公斤、折合茶油54公斤,單個無性系畝產鮮果1219公斤、折合茶油121.9公斤。
一般油茶良種的出油率是6.5%,香花油茶高達9.86%。因為物種特性存在顯著差異,香花油茶的初植密度為每畝111株,而其他良種的適宜種植密度為53—74株。
大家紛紛感慨,“產量這么高,有點不敢相信”,“這才真有點良種的味道”。
廣西林科院已選育多個香花油茶良種,其中兩個被列入國家林草局油茶主推品種目錄,不僅生長快、坐果率高,還早實、豐產、多抗、果油率高。
香花油茶是通過“948”項目引進的品種中選育出來的,適宜在氣候較熱的區域發展。油茶專家、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研究員姚小華評價:“香花油茶在來賓、河池、百色可以大發展,往南發展的空間很大。”
他還說:“我國已審認定300多個油茶良種,目前仍在有效期的有241個。2022年,國家林草局優化主推良種,明確跨區域主推良種16個、推薦性良種65個。僅靠良種是不夠的,還要有良法和機械化,以及適應機械化的修剪技術,才能夠解決大面積油茶種植的生產管理問題?!?/p>
三年行動期間,全國每年油茶苗木需求約6億株。隨著各地油茶新造、低改全面鋪開,浙江等地反映2024年可能出現苗木缺口。浙江的油茶良種苗木價格近期上漲態勢明顯。
國家林草局調度顯示,2024年全國油茶良種苗木總體夠用,但存在區域、品種等結構性供需矛盾,完全可以通過余缺調劑、生產結構調整予以解決。
低改,看到增產可能
廣西區直維都林場,是承擔全區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重點任務的國有林場之一,現有油茶林1.2萬畝。
雅江分場油茶始栽于2010年,初植密度每畝111株,品種為岑軟、長林、湘林系列。由于初植密度高且疏于管理,2017年、2018年,畝產油茶鮮果僅為240公斤。
2019年,維都林場啟動油茶改造提升,通過密度調控、整形修剪、科學施肥、復合經營、嫁接換冠或預栽更新,實現了現有油茶林的改造提升。
調整后,每畝保留約70株。帶狀間伐形成的空間種植了天冬、蘄艾等中藥材,開展復合經營。
油茶園變得通風透光,樹勢因此增強,花芽分化充分,坐果率顯著提高。2021年、2022年,油茶鮮果畝均產量分別達到800公斤、900公斤。2023年11月測產,樣地鮮果畝產1025公斤,綜合產值可達6880元以上。此外,林下中藥材畝均產值可達3000元。
2023年11月1日,《油茶LY/T3355—2023》行業標準開始實施,一項重要調整即是,栽植密度調減為每畝53—74株。這讓各地歡欣鼓舞。
目前,全國有3000多萬畝油茶低質低效林。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二級巡視員蔣桂雄說:“油茶低改與新造同等重要。低產林改造沒有那么難,效果遠比想象的好?!?/p>
油茶低改一是砍稀,二是修剪,三是施肥,四是換品種,五是林下套種。廣西維都、百色、河池都有成功的實踐。
他還說:“油茶要豐產,陽光比施肥更重要,抓住時機比增加投資更重要?!彼^時機,就是施好冬春肥,錯過之后事倍功半。
姚小華說:“維都林場是2010年以后造林,低改方法和成效具有代表性。新修訂的油茶行業標準,針對低產成因規定了三種改造方式:更新改造、高接換冠、撫育改造。品種基礎好的,主要調整密度;不好的,就要實施品種化改造,也就是更新造林或高接換冠?!?/p>
機采,降低人力成本
現場會期間進行了油茶采收機械等裝備演示。
地面,便攜式采收裝備、輕簡式采收裝備、多功能油茶采收動力底盤、自行走油茶高效采收裝備、油茶采收決策無人機系統分別展示;空中,無人機吊裝著50公斤油茶果自如來去。
“油茶采收機械研發”是國家林草局應急揭榜掛帥項目,由國家林草局哈爾濱林機所牽頭,全國10余家單位聯合組建團隊共同研發。目前,項目已推出一批針對不同應用場景、匹配適宜采收技術的機械裝備。
便攜式采收裝備包括多功能油茶果采打機、便攜式油茶果分層采摘裝置、便攜式柔性梳刷采打機、便攜擊打式油茶采摘裝備和便攜式油茶果收集裝置。
油茶花果同樹。這些裝備油茶果采凈率均在95%以上,花蕾損傷率一般小于5%,最多也不超過10%。
哈爾濱林機所常務副所長周建波說:“益元香花油茶基地1棵2019年栽植的油茶樹,3個人采果用了半個小時,而使用機械采收,1棵樹只用了3分鐘?!?/p>
10月28日,中國林科院在江西新余召開油茶機械化采收現場演示會。經測試,現有機械可基本解決山地條件、花果同樹情況下油茶采收難題,初步具備試驗推廣條件。
地方層面。湖南農機部門將油茶剝殼機納入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機具范圍。安徽潛山在油茶林中建設單軌運輸滑道,極大地方便了肥料、工具、鮮果上山下山。
良法,確保持續高產
油茶生產,既要高產還要穩產。良種解決了產量潛力,良法則要把品種潛力、土地潛力、氣候潛力變成現實的產量。
三年行動方案要求,2023—2025年間,全國新增高標準油茶林3000萬畝。
中央財政油茶發展示范獎補項目要求全部配套水肥設施。中國氣象局和國家林草局聯合組建了油茶氣象服務專家聯盟,匯集農業氣象和油茶兩個領域的頂級專家,聯合會商,指導油茶生產。
廣西大力推行“大苗大坑精肥”種植技術,創建高產高效示范基地425個、面積30多萬畝。三江是廣西油茶第一大縣。全縣從2017年開始建設油茶產業路及生產路,從2022年開始新建灌溉系統、單軌運輸系統,目前已建成5萬畝良種良法、蓄水抗旱、路軌交織、晾曬倉儲、加工生產系統配套的高標準油茶林基地。
今年,湖南已下達央、省油茶專項資金7.5億元,支持油茶新造低改42萬畝、油茶水肥一體化建設8.6萬畝、油茶林道改擴建1200公里,布局建設高標準示范基地、油茶果初加工與茶籽倉儲交易中心各22個。
水肥一體化由湖南省水利廳、鄉村振興局和林業局共同推進,形成了噴、滴、澆3種補水模式。去年,干旱對油茶產量造成非常大的沖擊,而實施水肥一體化的要好得多,沒搞的產量只有100公斤,搞了的產量達到1000公斤。
湖北抽調57名油茶科技人員組成省級科技服務專家隊伍,每個專家掛點一至兩個油茶縣(市、區),開展油茶科技服務,并納入全省科技特派員隊伍。
廣東省五華縣開展油茶林水肥一體化輕簡集成栽培技術應用,有效降低種植成本,大幅提升單產。
安徽潛山在油茶林中建設水肥一體化設施后,余井鎮韓李生油茶基地每畝增產20%—30%,節約用肥、用藥投入30%—50%,節省人工投入60%—70%。
河南成立10個技術服務團隊,對口服務各縣(區),做到科技人員到戶、良種良法到山、技術要領到人。
立冬已過,油茶采收基本結束。據國家林草局監測,品種選擇配置得當、水肥設施配套、科學經營管理的一批新型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油茶基地鮮果產量都在650公斤以上,多數都有1000公斤,畝均茶油40公斤以上的高標準油茶林已經有了實實在在的模板。
2025年油茶面積、茶油產能順利達成三年行動目標,各地信心十足。
上一篇:扎在冷門領域的先鋒
下一篇:湖南沅陵打造百億級中藥材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