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全面加強森林可持續經營,建立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制度體系,試點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工作,總結提煉出7種經營模式,為全區擴大經營試點、精準開展森林質量提升夯實了基礎。
今年,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方案(2023—2025年)》,確定試點單位5個,試點任務3.225萬畝。旨在通過試點,探索建立不同地區和森林類型的森林經營模式和技術標準,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保障,創新管理和投入機制,推動森林可持續經營理念落地扎根,促進森林生態系統正向演替,提升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其中,試點單位旺業甸實驗林場形成的“一近、二化、三育、四用”森林經營模式廣受好評。經過多年實踐,林場森林面積由建場初期的10.05萬畝增加到37.35萬畝,森林蓄積量由40萬立方米增加到331.17萬立方米,森林總碳儲量達461萬噸。試點單位五岔溝國有林管理局、新惠林場、三義井林場實施可持續經營措施后,明顯改善了林分內林木枯梢、枯死的情況。
目前,旺業甸實驗林場完成的“燕山山地油松人工林高效培育技術研究”“赤峰市落葉松人工林大徑材培育技術體系研究”“沙地云杉人工林生長潛力評價與栽培模式研究”,均得到了專家的肯定。林場還先后完成人工林近自然化地方標準3個,其中自治區級標準為“華北落葉松大徑材培育技術規程”,市級標準為“華北落葉松近自然經營技術規程”“油松近自然經營技術規程”。
下一步,內蒙古自治區將全力貫徹落實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精神,選擇自治區東、西部典型國有林場作為探索森林可持續經營工作的實驗基地,著力打造一批典型的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單位,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可持續經營試點模式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