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記者從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2023年,省林草局突出擴綠、經營雙“提質”和省直林區、自然保護地雙“升級”轉型方向,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林草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林草轉型升級邁出堅實步伐。
2023年,省林草局充分發揮林長制全局性作用,治理成效更加顯現。期間,呂梁市建成智慧林長信息化平臺,大同市整合設立包括89個運行機構、269個專職崗位的鄉鎮林長制實體化組織體系;晉城市積極開展國家級改革“1+8”試點,為林長制豐富了內涵、蹚出了新路。
去年,我省持續加快國土綠化步伐,綠色總量更加豐盈。期間,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順利推進,全省完成營造林456.7萬畝,超額完成年度任務,人工造林規模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115萬畝草原修復和改良任務順利完成,楊樹林局草種繁育基地成為網紅打卡地;以獎代補推進100個森林鄉村建設,太原市、沁水縣、陽城縣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提報國家審核驗收。
與此同時,我省穩步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升級態勢更加強勁。2023年,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報請國家審核,全省自然保護地從272處優化到218處,聯合河南省上報了《太行山國家公園創建方案》;《山西省濕地保護條例》正式頒布施行,建立省級濕地保護協調機制,大同、晉中、運城、晉城4個市出臺濕地(公園)保護條例,洪洞汾河省級重要濕地成功晉升,實現我省國家重要濕地“零”的突破。
在合力保護野生動植物方面,2023年,《山西省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和財產損害補償辦法》正式實施,先后在全省16個縣(區)開展保險試點,國家林草局將我省案例向全國推廣;建立全省野生動植物保護聯席會議機制,下發禁獵通知,公布重要候鳥遷徙通道范圍,開展指示性物種調查監測,30種植物17種鳥類有了新分布新記錄,華北豹數量全國最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物圖譜日益厚實。
此外,我省堅持生態美與百姓富有效統一,綠富同興的景象更加靚麗。其中,山西(呂梁)干果商貿平臺正式啟用,善融商務平臺山西林特產品館銷售額位居全國第一,干果經濟林、林下經濟、種苗花卉、康養旅游四大業態整體發力,全年林草產業總產值達到670億元,同比增加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