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力爭將麻竹筍打造成為“百億”支柱產業的同時,英德乘著“以竹代塑”的東風,打開竹產業發展新局面,拓寬鄉村振興發展之路,積極推動“雙碳”政策落實落細,不斷夯實綠色家底,為美麗中國注入“竹力量”。
位于西牛鎮金竹村鎮域產業園的廣東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去年8月通過“以竹代塑”項目落地英德,并于當年10月正式投產,生產能力可達7800萬個/年。該項目是通過回收筍農以往廢棄的老麻竹筍筒、筍殼以及竹篙,轉變為以可再生竹纖維為主的全降解復合材料,進一步加工成為一次性竹粉餐盒、竹制刀叉勺、快沖茶葉杯等產品。這些產品具有密封性好、防水防油、高溫穩定無異味等特點,在自然光解及土壤微生物降解條件下,128天后可自然降解93.8%,極大減少對環境造成的負擔和污染。
“實踐表明,使用竹子作為綠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質材料,是從源頭減少塑料使用、減輕塑料污染的有效途徑。我司“以竹代塑”新材料等多項發明已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且通過歐洲CE、德國TUV萊茵檢測機構認證,安全無毒,質量可靠。”
廣東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楊建國驕傲地對記者說。
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驅動發展。目前,竹笙笙科技有限公司在不斷夯實“以竹代材”“以竹代煤”等業務的同時,也在積極開展 “以竹代糧”項目試驗。利用“以竹代塑”等生產線的副產品、下腳料經細末化、科學配方,制取復合竹瀝竹屑動物飼料。這種新型、經過生物定向反應的竹飼料,可通過應用合成生物法“消化”分解,成為動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按照規劃,到2035年我國竹產業總產值將超過1萬億元。未來,竹產業將是綠色發展的又一個“細分風口”。英德坐擁豐富的竹資源,培育著日漸壯大的麻竹產業,乘著“以竹代塑”的機遇,英德竹產業大有可為。
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區域優勢,英德目前擁有麻竹種植面積達80萬畝,正努力探索依托麻竹資源打開綠色致富大門,全力將麻竹筍打造成為百億富民產業之一。小竹子撬動大產業,搭乘“以竹代塑”的東風,英德創新發展思路,延長麻竹產業鏈,把麻竹產業做強做優做大,讓更多企業和群眾共同參與到綠色可持續的發展實踐中來,為麻竹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一條英德路徑。
上一篇:湖北鄖西扎實推進油茶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