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江西豐城市國有株山生態林場場長雷濤和干部職工、專職護林員又進山了,這是他們日常工作中最為尋常的一幕。
在茫茫林海中,寒來暑往,日復一日,他們常年與大山為伴,與森林火災和盜伐者博弈,默默守護著那里的綠水青山,見證著樹木成林,動物成群。
“2013年豐城市圓滿完成國有林場改制,重組后的豐城市國有株山生態林場定性為生態公益性林場,主要功能明確定位于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從此,豐城市國有株山生態林場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雷濤介紹說。
豐城市國有株山生態林場前身為豐城國營株山林場,成立于1955年,建場初期是以營林為主的國有商品性林場,林場收入主要依靠上山砍木材,隨著國家經濟轉型及林木資源的日漸枯竭,這個擁有7.3萬畝國有林場也逐步陷入了生存困境,被界定為國有貧困林場。
近年來,株山生態林場堅定不移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文章,持續推進森林生態建設,加快發展木本油料、林下經濟、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產業,實現社會、經濟、文化、生態效益相統一,走出一條生態保護與培育并重,森林經營與產業發展共贏的綠色發展之路。
老一代退休后,新來的人便接過護林接力棒,常年在林區進行森林防火、防盜、病蟲害防治、植樹造林等工作,平均日巡山數十公里,經常餓了就吃隨身攜帶的干糧,渴了就喝山泉水,困了就在山里席地而睡,摔跤、受傷甚至被蛇咬也是家常便飯。他們既是林場的守護人,又是植樹造林的一把好手。
“2021年,林場完成人工造林300畝,森林撫育3000畝,低產低效林改造1300畝,封山育林1500畝,培育造林綠化苗木20萬株。經過多年的森林經營,林場森林資源質量明顯提升,森林覆蓋率達到96.3%,畝均蓄積量從1.5立方米增加到現在的3.5立方米,闊葉林比重大幅增加,負氧離子急劇提高。”雷濤介紹道。
株山生態林場積極拓展多元產業,增強林場活力,從20世紀九十年代便開始建設百樹園,栽植了楓、荷、櫧、櫟、栲、松、杉、柏等幾十種鄉土樹種,近年來又補植了楠木、銀杏、垂絲海棠、棱角山礬等珍貴樹種。
株山生態林場通過實施“百場興百業”建設項目,對原有100畝果園進行改造升級,根據適地適樹原則,精心培育桃、李、桔、柚、梨、板栗、枇杷等品種,為社會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帶動周邊林農致富增收。
不僅如此,株山生態林場精心打造景區觀花園,統籌森林撫育、補植補造、“四化”提升等林業項目,在株山森林公園景區內打造千畝油桐花,百畝映山紅,50畝桃花的觀花園,與木荷、丹桂、山茶構繪成了四時花香、萬壑鳥鳴的生態新畫卷。
因生態環境優良,株山生態林場在2014年12月被江西省政府批準設立省級森林公園;2018年被宜春市林業局批準設立宜春森林康養基地;2022年9月向宜春市文廣新旅局提交創建國家3A級景區,并建設完畢待驗收。
據悉,株山生態林場還深度發掘森林資源價值,探索碳匯產業,于2019年與北京和晟興科技公司簽訂林業碳匯開發協議,積極開展林業固碳增匯試點建設。2022年將0.6萬畝人工商品林注入中林江西林業投資開發集團,實施國家儲備林,盤活森林資源,拓寬兩山轉化通道。
上一篇:草莓飄香 田園“莓”景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