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7歲的張群,是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溫泉鎮石橋村生態護林員。每天早上6點多,天剛蒙蒙亮,吃完早飯的張群便穿上護林員制服,戴上帽子、背著水壺、拿著柴刀,騎上摩托車,到林區去轉一轉,看看有沒有什么特殊情況。被聘為生態護林員5年來,他凡事講原則,從不留情面,被當地村民稱為“黑包公”。平日里,張群除了防止盜伐林木外,巡查山火、亂捕濫獵也要時刻巡護排查。就在前不久,有個村民準備在自家山上挖一條路用來運輸毛竹,張群及時把這位村民非法占用林地的行為進行了上報。當問及辛不辛苦時,張群說:”森林就是我最大的牽掛,保護森林資源,守護綠水青山,我們生態護林員責無旁貸。”
銅鼓縣大美彩林
像張群這樣的生態護林員,銅鼓縣的每一個村都有兩名至四名,在他們的辛勤管護下,銅鼓縣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截至2022年,銅鼓轄區內森林覆蓋率達88.04%,列全省第一,而他們精心守護的林地、用心看護的毛竹,是銅鼓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綠色鑰匙”。
銅鼓縣位于江西省西部,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8.04%,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平均達7萬個/立方厘米,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生態綠心”。全縣林地面積達208萬畝,其中,竹林面積就有46萬畝,活立竹5500萬根,被譽為全國的“毛竹之鄉”。
遮天蔽日的竹林
2017年,銅鼓縣實行了全域封山育林,林地生態補償費額為每畝每年18元。眼前的綠水青山是守護好了,但是大家的口袋還不鼓,把優美的生態環境轉化為金山銀山成了全縣發展必須攻克的難題。
望著成片翠綠的竹林,銅鼓縣決定發揮竹林優勢大干一場。為什么不能用竹子代替木頭和塑料呢?這不僅可以大量減少木材、塑料的使用,還可以緩解了木材資源緊缺的局面,從源頭上防治塑料引起的環境污染,有效保護生態環境。
于是,銅鼓縣確立了現代竹產業為主導生態產業,聚焦竹產業精深加工,建設了面積達600多畝的現代生態竹產業園區,打造了集產品制造、包裝、銷售、研發為一體的多功能竹產業集群,形成高端竹產品加工、高附加值創意竹產品加工、竹屑等固體廢物深加工等企業之間資源循環利用。
當然,要想把竹產業作為全縣經濟發展彎道超車的特色產業,抓大放小很關鍵。
深耕家具裝潢建材等“大產品”,銅鼓縣“以竹代木”,生產竹衣柜、竹茶桌、竹椅凳、竹書架、竹床、竹地板、竹膠板等系列竹產品,年均產值達22億元以上,年銷售額達16.58億元以上,在國內家具及裝潢建材市場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
挖掘小產品的潛在價值,銅鼓縣內宜春市亞筷竹業有限公司和江西金柱實業有限公司兩家竹產品加工企業,開發出折疊小竹桌、竹靠枕、竹杯、竹工藝品、竹牙簽、竹筷子、竹碗、竹炭等系列小產品,實現平均年產值4.83億元,年銷售額3.96億元。其中,僅竹牙簽一個產品,通過技術提升和包裝設計,由每噸9000元提升到每噸30000元,增收3倍多。目前,銅鼓牙簽占浙江省義烏批發市場80%的市場份額。
定位國際市場,設計產出高附加值特色產品。以銅鼓江橋竹木業有限責任公司為代表的現代企業,瞄準文藝青年客戶群,創新開發出竹鍵盤、竹鼠標、竹音箱、竹移動電源、竹計算器等20多個系列精品,產品遠銷至海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竹產品附加值提升25倍以上,年銷售收入達1.5億元。
獲吉尼斯世界紀錄竹鍵盤
奔步科技電腦系列產品
由此,銅鼓縣內的一根毛竹實現了價值由20元提高至1000元的華麗轉身,竹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全縣的就業機會、增加了農民收入、繁榮了山區經濟,拓寬了鄉村振興的道路。
快樂女工
2020年,銅鼓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2022年12月,銅鼓縣入選了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銅鼓縣城全景
談及未來,李勇軍表示,千萬不能因為“天生麗質”就可以肆意妄為,也不能因為摘得了金字招牌就停滯不前。踏上新征程,銅鼓將更加注重生態環保,深入推進三產融合,大力推動綠色發展,走穩走好山區縣“兩山”轉化新路子,奮力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上一篇:“小蘋果”變身“大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