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寧市在青海省率先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闖出了一條青藏高原半干旱重度缺水地區,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具有西寧特色的節水實踐之路。”青海省西寧市水務局局長魯青和在6日舉行的“開局起步看西寧”——守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大后方新聞發布會上說。
據悉,西寧市深居內陸,干旱少雨,水資源稟賦較差,西寧市人均水資源量是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5。西寧市作為青海省的省會,以占全省2%的水資源量,支撐了全省約一半的地區生產總值,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西寧市落實國家節水和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強化農業節水增效,完成18個萬畝灌區農業水價改革和部分灌區節水改造工作,其中北川渠灌區被評為國家級節水型灌區,灌區總惠及面積57.43萬畝。深化工業節水減排,引導工業企業實施節水技術改造,推進企業內部用水梯級、循環利用,爭創節水型企業和節水型工業園區。優化城鎮節水減損措施,持續推進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降低供水管網漏損。
魯青和介紹:“截至目前,全市706家單位、268家小區和20家工業企業分別獲得省級節水型單位、小區和企業稱號。2022年全市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十三五’末分別下降17.1%和36.6%。”
同時,該市嚴格湟水河污染治理涉水工作任務落實,扎實推進河湖“清四亂”等八大行動常態化、規范化,累計排查整治問題154件,拆除違法建筑5萬平方米、清除垃圾及固廢7萬余噸,河湖面貌有效改善。
魯青和介紹,西寧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河湖庫水系連通、水生態治理、國土綠化提升等項目,治理水土流失102平方公里,年均向下游減少輸沙約53萬噸,水土保持工作始終走在全省前列。同時,也在全省率先探索生態清潔小流域創新模式,統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根本改善項目區生態面貌、加強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壯大鄉村產業等目標任務,切實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