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場里有“豬景房”;村里的“大自然工位”吸引全國青年創業;村民用上5G醫療……不被傳統所定義,是如今浙江農業農村發展愈發呈現的特征。
20年前,浙江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千萬工程”),著力提高農民生活質量。20年來,其持續深化讓越來越多“想不到”出現在眾人眼前,更助浙江不斷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其于省域層面探路中國式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微觀“三農”:讓今時不同往日
“這是我們的‘八星級豬舍’——兩頭烏‘夏天吹空調、冬天有地暖’,吃原糧、喝泉水,安胎哺乳有‘單間’,還配備自動巡檢、智能環控等智能設備。”在金華婺城區鄉間的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其常務副總經理王珍介紹著牧場的5G智慧養殖中心。就在二樓參觀區隔壁還有兩間可觀賞樓下養殖區的“豬景房”民宿,刷新著人們對養豬場的傳統認知。
露營燒烤、婚紗攝影、網紅打卡、文創產品銷售……以“中華熊貓豬”——金華兩頭烏為主題,這座莊園也是集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休閑游樂、親子趣玩于一體的農文旅融合景區。
牧場開園兩年多來已接待游客超120萬人次,截至一季度累計營收近1億元。“我們也努力帶動鄉村振興——園區除創造就業、借土地流轉為附近村鎮帶來‘紅利’外,還通過建設共創共富機制,助力將周邊6個A級景區村、30余處旅游景點串聯成線,已為周邊三鎮九村引流35萬人次。”如王珍所說,牧場紅火的背后正是當地農村產業發展今時不同往日的縮影。
“我們想在這里融入更多文化味。”距牧場幾分鐘車程的新昌橋村,圍繞康養旅居產業鏈完善,村黨支部書記柯建康正計劃提升眼前的白沙溪旅游配套。不遠處的村委樓背后,停車場已改為集裝箱美食廣場,不少商家已經入駐。
該村歷來以農業種植為主。如今,通過村民入股方式村子已建起4家民宿,還引進小木頭雕刻、燕碗山酸茶、書畫院等文化實體,多樣的產業形態讓不少游客直言“想不到”。
“以前我們講‘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大家要賺錢但到處是污染。‘千萬工程’開始后我們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年均用來改善村貌和基礎設施的投入超十萬元。現在外地人愿意來投資,還有城里人住進來養老。”柯建康說。
在他看來,“千萬工程”更改變了農村的里子。“早前因為整治環境、修路會‘損害’一些‘利益’,我們聽到牢騷怪話是常事。但如今大家心變得更齊。不久前我們村里辦活動,50多個志愿者名額都是大家自愿報名。”
一切的最終落腳點是人。做了大半輩子農婦的村民徐賽華現在吃上了“旅游飯”。“村里民宿就在我家對門,我按整理房間數量拿工資,有了一份穩定收入。”
柯建康介紹,現在該村正打造省級未來鄉村,鄰里中心、居家養老中心等空間的建設,將讓村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
浙江廿年:趟出普遍經驗
在浙江,上述故事是普遍風景。20年來,“千萬工程”進一步激發出浙江農民不安于現狀的創業精神,讓鄉村不止是鄉村,也讓該省趟出了鄉村振興的普遍經驗。
在“點”上,其賦予一個個村莊旺盛的生命力。如安吉余村依托生態紅利,用“大自然的工位”吸引全國年輕人前往創業;淳安下姜村建立5G遠程會診系統,村民可與三甲醫院專家“面對面”……
在“面”上,其為浙江城鄉融合發展增添了巨大底氣。如“顏值”上該省創成A級景區村11531個;在“氣質”上浙江5G網絡實現重點行政村全覆蓋;建成20511家農村文化禮堂……
“‘千萬工程’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走出了一條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美麗中國的浙江路徑。”浙江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王通林說。
發展從不是一蹴而就。王通林介紹,浙江的“千萬工程”歷經了三個階段,即2003-2010年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階段,2011-2020年的“千村精品、萬村美麗”階段,以及2021年以來的“千村未來、萬村共富”階段。
該過程中,該省趟出了以聚焦“六個美”為核心的省域鄉村振興普遍經驗——聚焦整體大美,串珠成鏈打造鄉村詩畫圖景;聚焦環境秀美,精雕細琢提升鄉村整體風貌;聚焦數智賦美,未來引領激發鄉村內生活力;聚焦產業富美,推動鄉村業旺民富;聚焦鄉風淳美,以文化人革新鄉村人文風尚;聚焦生活甜美,共建共享筑牢鄉村幸福基石。
如聚焦數智賦美方面,浙江通過推進省級未來鄉村建設,加快智慧醫療、智慧文化、智慧教育在未來鄉村率先布局強化數字引領,在鄉村探索推進“一老一小一殘”民生問題的系統性解決方案等,激發鄉村內生活力。
“‘千萬工程’是不斷迭代升級的,既經歷了示范引領、整體推進、深化提升、轉型升級的過程,又經歷了從溫飽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共富型發展需求躍升的過程。”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黃祖輝評價,其不僅僅是鄉村人居環境改善的建設工程,還是鄉村的民心與民生工程、村莊的治理與發展工程、城鄉協調與融合的樞紐工程,對促進浙江農村乃至全省發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未來所向:啟示農村現代化
“千萬工程”改變了浙江農村的過去,而未來其不斷深化也有著重要啟示意義。
總結過往,黃祖輝認為,“千萬工程”帶來巨變的深層次原因首先是堅持了農民需求、人民至上和實踐需求、創新發展。其次堅持了黨領導廣大農民以及社會多方力量參與建設,堅持了持之以恒的實干精神。浙江還堅持了上下結合、長短結合、軟硬結合、里外結合、多方聯動、城鄉互動、統籌推進的方式方法,使鄉村環境呈現出全域化、常態化、和美化的變化,使浙江呈現城鄉融合、各美其美的格局。
他說,“千萬工程”對中國農村發展尤其對鄉村建設和環境治理有五點啟示:既要堅持政府主導,又要重視引入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既要力求有效供給,又要重視高效管護;鄉村建設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避免低效配置;鄉村建設既要重視普惠性、基礎性和兜底性,又要注重動態性、差異性和發展性;鄉村環境和公共設施的治理既要運用剛性制度,又要運用柔性制度。
談及啟示,浙江省委黨校副校長徐明華公開表示,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提供堅實物質基礎;要堅持充分發揮好市場機制的作用,推動形成城鄉良性互動發展的局面;要堅持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發揮好群眾的自主性、積極性。
20年于浙江,是新起點也仍是進行時。
近日的浙江全省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全面打造鄉村振興浙江樣板推進會上,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表示,要深化打造更具標識引領性的理論成果、更具示范公認度的實踐成果、更具復制推廣力的制度成果,加快繪就“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新畫卷,推動新時代“千萬工程”再出發再深化再提升。
在黃祖輝看來,在理念深化、改革深化、發展深化基礎上,浙江應進一步提高“千萬工程”對鄉村公共服務的領動作用、對鄉村治理的互動效應、對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對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的支撐作用、對城鄉融合發展和共富發展的聯動作用,為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多可借鑒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