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這條河段,塑料袋、飯盒之類的垃圾很多,每天要打撈八九船。現在,河道兩邊都是綠樹,空氣更清新、水更綠了。”在湘江西源湖南永州市東安縣石期市鎮蔣家村段,從事河道保潔工作6年多的蔣金星正在河面清理垃圾。
湘江源頭湖南永州市境內有湘江東源和西源兩大水系。湘江西源從湘江入湘第一縣東安流出,流經東安長度為50.4公里,再與發源永州市藍山縣的湘江東源相匯注入湘江。
之前,湘江西源流域水土河床泥沙流失、河道淤積現象嚴重。為確保河道水環境得到改善,2020年,東安縣突出抓好生態治理,采取水環境生態治理技術,將生態擋墻等工程措施及兩岸綠化相結合,著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湘江西源自然風光帶。
東安縣紫水河屬湘江西源一級支流,流經縣城城區,因多年未進行治理,河道河床抬高、兩岸沖刷嚴峻,環境亟待改善。該縣通過生態擋墻磚護砌、清淤疏浚、植被綠化等多項措施,在臨近城區河段修建生態型堤防,在沙荒灘區進行植被種群恢復,建設了國家濕地公園保護區。
“我就是紫水河邊長大的,以前河道兩邊全是垃圾。現在這里干凈多了,鳥語花香。尤其是有了濕地公園,老百姓都喜歡來這里鍛煉休閑。”東安縣城居民文軍華說。
東安縣還大力打擊破壞生態的行為。今年3月,東安縣大廟口鎮白沙村村民曾某在紫水河與楊江河匯合處,以村組填路為由,擅自進行非法采砂。東安縣水利部門在巡查中發現后,立即下達水事違法通知書,同時聯合東安縣人民檢察院介入,立案審批,使被破壞河道很快得以修復。
“對曾某處以十萬元處罰,沒收采砂機具及違法所得,并限期其對采砂造成的河流生態破壞予以修復。”東安縣水利局河道管理與河長制工作股負責人易年榮說。
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東安縣牢牢把握新時代治水的新要求,堅持河長主治、水岸同治、依法嚴治、全民共治,率先建立“河長+”機制,實行“一河一警長一檢察長一法官”,以河長為核心和引擎,警長、檢察長、法官為助力器和加速器,縣級河長與檢察長聯合巡河80余次,全縣206名河道警長參與開展聯合執法,全縣均設立了人民法院駐各級河長辦聯絡室。
通過全面保護水資源、涵養水生態、優化水環境、保障水安全,東安縣連續多年國、省控斷面保持二類水質、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2021年水質和改善工作獲湖南省政府真抓實干獎勵,完成全縣入河排污口整治,湘江干流入河排污口為零。
此外,該縣還建成14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實現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覆蓋,完成了全縣縣級、鄉鎮、村三級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46處,基本完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
“我們將繼續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推進河流水系治理,為水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東安縣副縣長周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