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除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用’和‘管’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實踐。”福建省寧德市林業局副局長陳占林13日在寧德市互花米草除治攻堅行動新聞通報會上表示,將繼續立足寧德實際,實現“互花米草得抑,人民群眾得益”。
互花米草,是全球最危險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由于歷史原因,寧德市的互花米草面積約7.56萬畝,占福建省55.3%,不僅給沿海生態造成了嚴重危害,還侵占規劃養殖區4.3萬畝、航道港區3000多畝等發展空間。
為做好互花米草除治工作,寧德市成立互花米草除治工作專班,印發《寧德市互花米草除治攻堅行動方案》,實行“日調度、周通報、月現場會”“末三位黃牌警告”工作機制,全力推進互花米草除治工作,僅用5個月的時間,完成75598畝的互花米草除治任務,除治速度領跑全省,并同步推進用途策劃、動態監測和長效管護。
“除治過程中,市、縣、鄉、村四級層層分解任務,建立互花米草除治斑塊清單,壓實主體責任,確保責任落實到地到時、到崗到人。”陳占林說,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積極探索進一步壓縮和簡化流程等舉措,提升除治效率,做到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確保快速、高效推動除治進度。
今年以來,市級專班對沿海縣(市、區)的互花米草“除、用、管”開展2輪督查,進行有效整改,將復萌、復發的互花米草清除到位。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復萌整改除面積5872畝,占評估復萌面積的96.2%。
同時,為發揮沿海景觀資源優勢,用好除治后的灘涂,寧德市邀請省林勘院、林規院等專家團隊以寧德市海洋功能區劃為底圖,結合互花米草分布情況,結合每塊灘涂及周邊特點,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灘則灘”的原則,開展分類修復策劃。
生態修復方面,互花米草除治后的灘涂按照20%的比例,采取種植紅樹林、蘆葦、南方堿蓬等鄉土植物,截至6月底,全市已完成生態修復規劃設計,累計完成生態修復種植7513畝,占任務數的94.7%;促進生態提升方面,打造一批主題濕地景觀公園,已策劃8個項目,涉及3.58萬畝。
推動產業發展方面,在不改變規劃用途性質的基礎上,建設集中式立體光伏項目,初步勘查適宜的斑塊40個、約1.5萬畝,目前,已策劃福安灣塢浮溪、霞浦溪南霞塘等4個項目;航道港區和其他港灣河口等其他區域,除治后則保留光灘,確保航道暢通。
為加強互花米草除治后期管護,鞏固除治成果,寧德市印發《寧德市互花米草除治管護辦法(暫行)》,建立施工質保機制、網格管理機制、分類管護機制、監測處置機制4個機制以加強互花米草除治后期管護,鞏固除治成果。
上一篇:生態資源變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