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聯合召開的全國草原保護修復現場會暨國有草場試點建設啟動會7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烏拉蓋管理區舉辦。會上發布了由九三學社中央組織業內專家學者聯合編寫的《草原生態文明建設藍皮書(2012—2022)》(以下簡稱“藍皮書”)。
擔任“藍皮書”編委會主任之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在會上介紹,過去由于缺乏保護修復意識和科學生產管理方式,中國草原生態環境曾遭受嚴重破壞;中共十八大以來,隨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論斷,中國草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逐步得到遏制,生產力水平逐步回升。
種康介紹,九三學社自2021年起組織了包括他本人在內的50余名業內院士、專家共研草原生態文明建設與高質量發展問題。大家一致認為,以草原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編寫藍皮書,向全社會介紹草原基本情況、普及科學保護利用草原基本知識,正當其時、意義重大。
此次發布的“藍皮書”歷時兩年編寫,分為總論篇、理論技術篇、實踐篇三部分。全書對過去十年中國草原生態文明建設、草原保護修復體制機制建設、草原畜牧業健康發展、草原生態保障體系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討論和科學研判,并對未來工作提出科學對策和建議。
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出席會議并講話。他指出,九三學社長期關注中國草原事業發展,自上世紀90年代就聚焦草原生態保護建言獻策?!八{皮書”匯集了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等有關部門及多位社內外院士、專家的共同努力和多年研究成果,希望能進一步凝聚起科學認識草原、保護草原的廣泛共識,鼓勵和激發草原科技人才智慧,推動中國草原事業更好發展。
會上,“藍皮書”編委會代表將書籍贈予與會的全國各地林草領域管理者。
會議期間,九三學社中央一行還前往東烏珠穆沁旗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復項目、當地家庭牧場、蒙草生態環境公司草原生態系統研究院等考察調研。
據悉,2018年起,九三學社中央深耕“草原生態修復與生產力恢復”課題,形成了一批建言成果,為國家相關政策出臺提供了參考。同時,九三學社以優質牧草免耕補播等技術集成應用為切入點,推動了全國11個省(區)22個試點單位開展“草原生態修復與生產力恢復”試點創新與示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