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來人了,從河北遠嫁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的李艷培帶著家人慕名前來長水村游玩,“這里空氣特別清新,滿眼都是綠色,還有千年紅豆杉群。”
位于九嶺山脈武陵巖下的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是集鄉村旅游點、旅游景區功能和生態文明研學于一體的度假型景區,先后獲得“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國家生態文化村”等榮譽稱號。
盛夏時節,沿著蜿蜒整潔的柏油路在長水村中漫步,綠樹成蔭,清爽宜人,民居錯落有致,溪水清澈見底,好似一幅秀美鄉村畫卷。
同樣被長水村優美生態環境所吸引的,還有來自武漢的游客趙小武。“遠離城市喧囂,來這里聆聽蟲鳴鳥叫,看小溪細流,非常愜意。”趁著暑假,她帶著孩子感受鄉村自然風光。
很難想象,數十年前,這個被群山環抱的小山村卻是另一番景象。與中國許多林區村一樣,長水村村民曾“用錢靠山、吃飯靠林”,存在亂砍濫伐林木問題,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
蝶變的契機可追溯至2004年,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簡稱“林改”)在長水村進行,12.4萬畝山林全部承包到戶、400余戶村民拿到了林權證,該村成為江西省林改第一村。
“林改前,大家都想著上山砍樹;林改后,村民都愿意保護山林。”長水村黨總支書記盧咸鋒見證了村里的變化,“我們村有1名專業護林員、9名生態管護員,每天巡護山林。”
好生態變成好“錢”景。憑借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長水村建設了令牌峽、閱溪谷、悅山居等多個景觀節點,重點打造了千年紅豆杉群景點,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林下經濟產業和特色民宿。
“村里目前有10余家農家樂,預計明年會再增加10家。村民們種植的農副產品和制作的手工品,很受游客青睞。”盧咸鋒笑著說,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和林下經濟,村民收入大大提高,保護綠水青山已成為村民們的自覺行動。
山更青,民更富。長水村還建設了占地千余畝的長水生態循環產業園,分四個園區:生態果園、蜂蜜園、循環產業園、菌草園,主要有林下菌菇、果木種植、魚菜共生、蜂蜜等產業。
在上述循環產業園的魚菜共生大棚,一邊是10多個養殖了荷包鯉魚等魚種的巨大水桶,一邊是種植了黃瓜、絲瓜等蔬菜的菜地,菜地里鋪著細小的石粒與陶粒,沒有植物賴以生存的泥土。
記者了解到,該循環產業園利用埋在地下的管道和陶粒,清水養魚、肥水種菜、種菜濾水,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
“2022年,長水生態循環產業園實現總收入139萬元。”武寧縣羅坪鎮副鎮長鄢路遙介紹,生態循環產業園主要特色為生態共生、循環共生,堅持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融合、農業產業與鄉村旅游融合、集體發展與民眾致富融合。
如今的長水村,綠色生態賦能產業發展,探索出了一條生態與產業相互促進發展的富民之路,正在走向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