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鳳山縣核桃技術員田榮雄和李順東說起一件往事,2016年6月,他倆和往常一樣,下金牙鄉各村轉山鉆林,調研檢查核桃種植管護情況。無意間瞥見一片林子掛滿果,定睛一看是核桃,這樹形開張,葉綠枝壯,核桃果個大又壯實,連手腕粗的枝條都被壓彎,顯得不堪重負,樹木四周都用木棒撐住。
田榮雄不由得驚嘆道:“這片林子核桃結得不錯!看這四級分枝,樹齡應該不超過5年,不知道是哪個核桃高產示范點?”李順東也樂了:“這園子做得夠好!樹盤底下都沒草,土全是松的,農家肥很足,矮化修剪也標準得很?!?/p>
他們立即找人打聽,才知道這塊高產林竟然不是政府幫扶的核桃示范點,而是金牙鄉大平村一個普通村民自己種植管護出來的,這個村民名叫張昌錫。
兩位技術員很快寫成調研報告,引起了縣核桃辦重視。兩周后,鳳山縣水果局副局長盧清瓊帶著相關技術員來到這片核桃地。經實地調研考察,這片林子是2013年1月種的漾濞大泡核桃,套種珍珠李,種下第四年就開花掛果,在河池不算多見。早實豐產,這片核桃林完全達到了當地高產栽培示范點的水平。
張昌錫究竟是怎樣跟核桃結上緣分的呢?
早年,張昌錫跟隨村支書黃天平到外地走訪,這個村支書同時兼任村核桃技術員,自然有意帶他參觀一些種植核桃成功致富的典型,使張昌錫也萌生試一試的念頭。
2002年開展退耕還林時,張昌錫試種3畝大泡核桃,由于不懂管護技術,沒施肥也不修剪,大部分核桃長得樹形通直、枝條細弱,十來年都掛不了什么果,就是純粹的“生態樹”。懊惱的張昌錫找黃天平討教。黃天平告訴他,核桃也像孩子一樣,需要悉心照顧。黃天平從屋子里拿出幾本書。張昌錫定睛一看,都是些有關核桃種植管護方面的書籍。他連忙都借回家,當晚就閱讀起來,悟到了一些門道:核桃天生“飯量大”,施肥不足,管護不周,小果、落果甚至不結果,是必然的結果。從那以后,張昌錫時常和黃天平泡在一起,請教核桃栽培和管護技術,并將學到的知識和技術運用到自家核桃林上,不斷探索,反復試驗,用心打理每一株核桃樹。
2013年,張昌錫大面積擴種核桃,堅定著“一定要先給核桃樹吃飽”的觀念,科學施肥,精準管護,使得棵棵營養充足,病少葉大分杈多,種下第四年也就是2016年,初花初果收成喜人。
2017年,村支書黃天平由于村務繁雜,辭去大平村核桃技術員職務,讓張昌錫接過這個崗位。經過多年摸爬滾打,張昌錫總結了一套種植管護經驗和技術,他的核桃樹越長越好,吸引了不少村民來參觀學習。同村的黃語勝就是其中一位。
黃語勝開始種核桃時也摸不著頭腦,核桃長得不好,落花落果,留住的果實肉仁也不飽滿。他請張昌錫幫忙,張昌錫看過黃勝語的核桃樹后,轉身拉著黃勝語來看自家的核桃樹,當場演示施肥。張昌錫說:“有付出才有收獲,科學施肥很關鍵。”每年春季和冬季,各施一次肥是基本的。在每年冬季,要沿著每株核桃樹樹冠的“滴水線”,開挖深和寬都是30厘米的環狀溝,第一年每株要施放25-30公斤農家肥改善土質(可利用牛欄廄肥、羊糞豬糞與鈣鎂磷肥混漚到腐熟),再沿環狀溝根部均勻施放1.5-3公斤硫基高濃度復合肥,之后施放農家肥再逐年增倍,初掛果時可以增加到百來公斤,同時注意讓表土與農家肥混拌均勻復坑。隨著核桃樹豐產成熟,可以逐步減少施肥量,甚至不需要再施肥了。二三十年之后的核桃樹,自然會長得越來越好,也不怕天牛之類的病蟲害了。
張昌錫摸索出來的栽培管護經驗及技術,其他村民用起來也很靈光,并得到鳳山縣核桃辦認可,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核專家”。那年,河池市核桃促花保果現場會在鳳山縣召開,張昌錫的核桃林成了讓代表們眼睛發亮的參觀點。
張昌錫說:“一分種,九分管。核桃要早產高產穩產,離不開精心管護——除草、松土、施肥、修剪、防蟲,每個環節缺一不可?!彼偨Y的具體做法是:一是每年全墾松土除草2次;二是每年春季和冬季各施一次肥,冬季深挖環狀溝主施農家肥;三是冬季12月到1月適宜對核桃幼樹矮化定桿,每年按照去強留弱、去直留斜的修剪原則開 展整形修剪;四是做好病蟲害防治。
2018年,張昌錫擴種的核桃林進入第六個年頭,干果畝產25公斤,2019年增至40公斤,2020年猛增到100公斤,畝產值4000元,這片林子被評為河池市核桃扶貧產業提質增效亮點工程建設試驗示范點。
上一篇:塞罕壩:荒原上建成百萬畝林海
下一篇:內蒙古西烏旗多措恢復草原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