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68国产精品亚洲,国产精品自产自拍,欧美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午夜电影网

今天是: 登錄 | 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旅游 > 林草情懷 >

20年,我與林草相期以故

發布時間:2020-05-17 14:16:11  來源:林草價值網鏈

00.png

 

以我做記者尋找內容的本能,我發覺,沒有哪一個產業板塊能夠像今天的林業一樣,生產出如此多的內容和話題,為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融合提供如此大的空間。我能夠理解他們為何而來,被什么所吸引,因為我自己也一樣。這一次,我終于發自內心地,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林業,發自內心地愛上了這一行。

本文作者.jpg

本文作者 


 

說起我的林草故事,我想從自己的家鄉講起。我出生在文革結束那一年,大西北,寧夏銀川市。父母都是當年支援三線建設來西北的外地人。姥爺當年心疼要下鄉插隊的大閨女,她身體不好,怕這一下鄉,怕不是半條命要沒了,于是一狠心帶著全家人,申請了支援三線政策,搬到了大西北,我媽免于插隊,可以直接招青年工人入廠工作。那一年,我媽20歲,小姨10歲。和他一起搬到銀川的,還有當年的遼寧大河機床廠幾百口人。這樣一個規模,用現在的年輕人話說,八成是好壯觀好勵志!

 

可在當年,壯觀這個詞是用不上的,悲壯更貼切一些。用姥姥姥爺的話說,他們登上了吐著黑煙的綠皮火車,從土地黑黝黝、綠樹一排排的東北出發,一路上走了幾天幾夜。有一天早上一覺醒來,忽然發現車窗外面就是這個景色——一片鹽堿地,望不到頭的黃沙。

 

他們心里這個翻騰啊,這不就是傳說中的不毛之地嗎?姥姥、我媽、我姨一下子就心涼了半截,心里委屈得掉淚,然后她們抱在一起哭。再后來,整個車廂的人一起哭……來就來了,走是走不掉了。

 

姥姥去世前,常常給我們講這段故事,她說,那時候的銀川三兩天就刮大風,五六天就來場沙塵暴,那沙塵暴刮的,不一會窗沿、門框就是一寸厚的土,喝過的水碗放桌子上,過一會兒再喝就牙磣。睡一宿,第二天推門,土把門埋了小半截。

 

照姥姥的描述,那我們現在遇到的沙塵暴,根本就不能叫沙塵暴。

 

“既來之則安之”,中國最古老樸素的語言,撫慰了這些外來移民,這些安定下來的人,后來成了大西北的開發建設者,他們和他們的后代,后來參與和見證了很多的奇跡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產生。但是在彼時彼刻,他們沒人敢想象有這樣的奇跡會發生,他們也不敢相信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后來會是這個偉大奇跡偉大事業的參與者、親歷者。

 

當時我們在銀川的工廠家屬院里,生活狀況是這樣的,大家互相交流大醬的做法,交流土炕怎么打從炕頭到炕梢都是熱的,交流生吃小蔥還是大蔥更下飯。后來我長大以后一口東北口音改不掉,也是拜童年所賜。當年的銀川其實和后來的深圳一個意思,大批移民,都是外來人口比本地人口比例高得多的城市,不同的是一個守著富庶繁榮的香港,一個守著全國生態最惡劣最貧困的老少邊窮西海固地區。

 

當時的銀川有這么一句詞來形容“一個銀川兩座樓,一個公園兩個猴,一個警察看兩頭”。

 

我的家門前就是銀川市的主路,不到十米寬的一條柏油路,驢車、馬車、拖拉機統統能上路,經常有各種事故發生。

 

這條路的兩邊,各種有整齊劃一的綠樹,和大城市的行道樹不同的是,這里的綠樹縱深能達幾里,從幾十公里外的老城區起,一直沿著這條公路穿過新城區、然后到達我住的新市區,再繼續向西向賀蘭山方向延伸過去。

 

后來大人告訴我,這片林子就叫防護林,其實就是三北防護林的一部分,可事實上直到很多年后我才真正意識到,這片林子和課本里學的三北防護林是有聯結的。這片林子是我們小時候快樂的源泉,一放假我們就在里面瘋玩,摘各種野花野草做標本,玩得一身汗,大人趴在窗戶上大吼名字,才會乖乖回去。

 

后來小姨成家,小家庭就安在三北防護林建設局院里。因為孩子小,小姨忙不開,我經常陪大人去幫忙,從此多了很多泡在三北局家屬院里的機會。

 

那時候的三北工程,根本不是現在一提起就人人豎大拇哥的三北工程,知名度甚至比不上當年最火的二毛廠,在當時的我眼里,那無非就是一個養活人的單位而已。整天在三北局院里泡著,看著他們上班下班,買菜做飯,嘮家常打孩子,真沒覺得有啥特殊的,過日子而已嘛。也可能是老話說的“熟人眼里無偉人”,到現在為止,我也不習慣把他們和新聞里提到的“偉大”這個詞揉在一起。他們都是生活在我身邊的人,實在太熟悉也太普通了。

 

當年的他們正值壯年,如今的他們老態畢現。形成反差的是當年貧瘠的土地,現在盛開了一塊土地所能呈現的最美好狀態——樹木成蔭,蟲鳥成鳴。一年年過去,他們老去、退休,而他們的新到來的同事,則替代他們,英氣勃發地巡視在當年他們行走過的土地上。生命的規律就是這樣啊,一代代往下傳。

 

話題說回來。

 

我十來歲的那些年,正是西北風沙肆虐的時候,紗巾是最通行的標配,男女老幼咸宜,要是這一天沒帶紗巾又偏趕上風沙,那么好,你的眼睛鼻子嘴都將灌滿沙子,頭皮下的沙子用三遍洗發水都沖不干凈。銀川的小孩子最容易得的幾種病:砂眼、流鼻血、扁桃體炎。沒辦法,太干旱了,春天時候早上起床,普遍嗓子劇痛,不喝水開不了口說話。

 

現在看來好像有點暴力美學的感覺,似乎還能說是壯觀。可事實上真的深處其中,那滋味不是同事們從海邊、江南長大的人所能體會的。

 

所以當時我的一個想法,強調一下,真實的想法是:三北防護林也就是說說而已的,最多不過多幾片蔭涼而已,人還想改變生態?生態不改變你就好了。當時唯一的心愿是:考上大學,從這鬼地方考出去,遠遠的。

 

高考的時候我的壓力很大,小姨夫婦給我做思想工作,沒關系,考不好至少還能上林校。

 

我心里那個驚嚇:媽呀,這林校是個學啥的學校?離我想做的白領也太遠了。為這我也得拼命考。

 

為了不上林校,我學習更拼命了。

 

結果沒考好,將將好卡在二本線上,報啥學校都不把握,就報林校有勝算,因為林校錄取分數段正好卡我分上。結果我還是學了林,也是姥姥姥爺的后代中唯一一個學林的。想不贊自己一個都不行。

 

我不甘心啊,為了能徹底離開林業,從那時開始我持續折騰了自己若干年。我特意選擇了當年最熱門的貿易經濟。畢業后興高采烈當上了廣播電臺記者,報紙記者、出版社編輯、招商局干事,最不可思議的是每回我嘗試徹底離開林業時,都會被莫名地拉回到林業,甚至和林業產生更深的鏈接。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漸漸發現事情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黨中央提出了“生態文明”的旗幟,第一次聽到這個字眼,我的新聞嗅覺就敏感察覺到了一些東西。果然,林業的地位開始發生變化:林業領域不斷有來自國際、國內的認可和評價;林業領域里開始產生富翁,牛玉琴、石光銀這些過去種樹窮得四處借錢的人,資產經過評估后成了億萬富翁。還有,當年在校園里最不起眼的野生動物專業同學,后來成了獵頭公司追逐的對象,年薪百萬被聘到野生動物園、社會組織是常事。

 

我沒有去過法國波爾多,但是很多人告訴我,銀川和波爾多很像,天藍、空氣清爽、日照充沛,緯度適宜,晝夜溫差大,最適合釀酒葡萄種植……

 

聽到這話的時候,我看著藍天白云,很恍惚,真的是找不到當年豬八戒去高老莊的感覺了。

 

然后,我慢慢接受了這些最為神奇的改變,來自大自然領域的改變——大西北的生態發生徹底改變,沙塵暴減少,降水增多,環境開始濕潤了。銀川林業廳濕地處的負責人是我的師弟,他是銀川的濕地專家。

 

我打趣他,在銀川負責濕地,工作豈不是很清閑,研究沙地改造的人怕是要累死了?

 

他告訴我,不是,銀川是濕地特別多的地方,這些年建設了很多濕地公園,他要忙死了。

 

銀川和濕地兩個詞產生這么大聯系,讓我的嘴半天合不攏,這完全超出我的記憶和認知層面。最好玩的是,就在前兩天,去銀川探親回來的朋友向我們抱怨,這大銀川是成江南水鄉了嗎?連著四五天都是連天的瓢潑大雨,這還是西北嗎?

 

我終于理解了積少成多、集腋成裘的意義,原來一棵棵樹的累加,不止給你一片森林,還給你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里不只是植物、動物這些物體的累加,還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物理變化、化學反應、生態變遷。隨著生態文明建設被正式寫入十九大報告,成為國策。林業版圖越來越成為吸引社會資本關注的一塊寶地。

 

我接觸過的大集團甚至新銳企業中,諸如中交集團、中車集團、愛奇藝、二更傳媒……莫不對林業表示出巨大的好奇和關注,甚至他們像當年紛紛開設房地產板塊一樣,開始增加涉林板塊。

 

以我做記者尋找內容的本能,我發覺,沒有哪一個產業板塊能夠像今天的林業一樣,生產出如此多的內容和話題,為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融合提供如此大的空間。

 

我能夠理解他們為何而來,被什么所吸引,因為我自己也一樣。

 

這一次,我終于發自內心地,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林業,發自內心地愛上了這一行。

 

我很少回到家鄉銀川,但是我知道家鄉如今特別美,特別好,被評為最適合人居的城市。


我很欣慰,不會再有很多人像當年的我一樣,心慌慌地一門心思想著離開故土了。

 

他們和他們的后代可以做一群有根的人,不必如我們當初一樣,要漂泊異鄉,獨自奮斗。

 

去年,是三北防護林建設40周年,很多人獲了獎。可惜當年的老三北人,很多已經不在了。是這些人,他們改寫了歷史,而這份被他們改寫的歷史,又改變了更多人的命運。

 

可這些后來發生的事情,在當年的他們,又能預知多少呢?

 

有時想想,挺不可思議。人人都可以了解過去知道歷史,可是沒人在當下當刻能知道自己的使命,更沒人能確切知道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對于以后的意義。所以,與其說他們改寫了歷史,不如說他們被命運選中來完成這樣的歷史使命。

 

現在想來,這都是天意吧,或許在座的我們也是帶著任務而來,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中的某些人也會被人像今天開會一般,同樣被提起,或褒或貶,亦未可知。

 

所以,我們,珍惜自己最好的時光,在此時此刻的當下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權當是為未來的自己,為自己的未來做點什么能做的吧。

 

20年,我與林草相期以故。現在我們在講述前輩的林草故事,再過些年,我們的林草故事,會由我們的后人來評述。

 

 

相關鏈接:

三北工程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啟動實施的第一項生態建設項目。工程建設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里,占我國陸地總面積的42.4%。主要戰略目標是將林地總面積由1977年的2314萬公頃擴大到6084萬公頃,增加377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5%提高到14.95%;林木蓄積量由7.2億立方米增加到42.7億立方米;平原和綠洲的農田全部實現林網化;沙地和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面積不再擴大;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根本改善。

 

三北工程建設規模之大,時間之長,條件之艱難,效果之顯著,被譽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當年《泰晤士報》稱贊這一規劃將成為人類歷史上征服自然的壯舉!

 

經過40年不懈努力,三北工程成效卓著。例如,陜北延安共造林2134.58萬畝,森林覆蓋率提升到46.35%。這個昔日黃河中游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如今已成為黃土高原上的生態屏障。

 

40年來,三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3014.3萬公頃,在我國北方萬里風沙線上,建起了一道喬灌草、多樹種、帶片網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成為抵御風沙南侵的綠色長城。如果把這些樹木折算成5公里寬的防護林帶,可繞地球赤道一圈半,堪稱人間生態奇跡。

 

自1987年以來,先后有三北防護林建設局等十幾個單位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500佳”稱號。100多個國家的大使、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前來參觀考察、訪問和學習,贊譽三北工程是“改造大自然的偉大壯舉”“世界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北工程由此成為我國在國際生態建設領域的重要標志和窗口。

 

三北工程40年堅持不懈、堅定不移的建設,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政府對全人類負責任的大國風范,體現了保護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堅定決心,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和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作者:李廣龍責任編輯:林林
我要評論
登錄 | 注冊 需要登陸才可發布評論
  • 138****6648

    真情實感,娓娓道來,訴說著一個個奉獻著的林業工作者的故事,訴說著林業的發展和輝煌。

    05月17日15:45
    17
    回復TA
  • 136****9667

    我很欣慰,不會再有很多人像當年的我一樣,心慌慌地一門心思想著離開故土了。

    05月17日14:28
    20
    回復TA
  • 直播共享平臺 家居百強 天格-中國高端實木地板 圖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機械
  • 關于我們
  • 招聘英才
  • 服務項目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品牌鏈接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都县| 正镶白旗| 马关县| 江城| 平潭县| 井冈山市| 大宁县| 叶城县| 通化市| 河北省| 银川市| 宁乡县| 盐城市| 镇沅| 高唐县| 图们市| 新和县| 汝州市| 嘉峪关市| 武冈市| 十堰市| 花莲县| 庄河市| 绥宁县| 会同县| 荆门市| 宾川县| 广灵县| 裕民县| 丹凤县| 哈密市| 阳朔县| 新野县| 汝城县| 平遥县| 博罗县| 木兰县| 曲麻莱县| 西乡县| 桓台县| 河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