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津,每一座山嶺,每一道溝谷,都生長著墨綠色的花椒。正逢五月,花椒的果實一嘟嚕一嘟嚕掛滿枝頭,甚至,連空氣中都彌漫著椒香。
江津花椒在幾百年前就聞名天下了。據說,在毛里求斯海岸附近海域,打撈出的一艘已經沉沒了三百年的荷蘭商船上,還發現了桶裝花椒。打開密封的塞子,桶里的花椒仍散發著香氣。仔細辨認,桶上的字跡清晰可見——“巴蜀江州府”。
通常,花椒以葉柄上葉片數量來區分——三匹葉的,稱三葉椒;五匹葉的,稱五葉椒;七匹葉的,稱七葉椒;九匹葉的,稱九葉椒。有八葉椒嗎?沒有。有十葉椒嗎?沒有。瞧瞧,葉子都是單數的,沒有葉子雙數的花椒。
江津花椒幾葉呢?——九葉。因之江津花椒是青花椒,故得名:九葉青。九葉青有什么特點呢?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描述:果實飽滿,色澤油潤,清香撲鼻,麻味醇厚。
花椒跟辣椒不同,花椒是中國本土植物,早在元朝時期,江津一帶就開始種植了。而辣椒是外來物種,明代鄭和下西洋時,帶回辣椒種子,中國才開始種植辣椒的。辣椒的原產地在美洲,是印第安人培育了辣椒種子,在秘魯和墨西哥一帶,都有種植。
明代之前,中國人是不是不知辣味?也不是。古代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沒有辣。辛是辛,辣是辣,可二者的味道又似乎很接近,辛甚曰辣也。在古代,所謂的辣味,其實就是猛烈的辛味。姜、蒜、蔥、芥末的味道就是辛味。古代的椒,是指花椒,不是辣椒。找遍李時珍《本草綱目》,包括字縫里,也找不出辣椒。
辣椒,又叫番椒、海椒、牛角椒、燈籠椒。一般而言,帶“番”字,或者帶“胡”字,或者帶“洋”字的東西,多半都是外來的。比如,番茄、番薯、胡麻、胡桃、胡瓜、胡豆、胡蘿卜、洋蔥、洋蒜、洋白菜,等等。最初,辣椒是作為觀賞植物傳入的??磥恚嵑偷膼勖乐倪€是有的。直到清代乾隆年間,辣椒作為蔬菜和調味品,才被中國人廣泛食用。中國人最早食用辣椒的,不是渝人,不是川人,而是“下江人”,即長江下游的人。
從不怕辣,到辣不怕,千年萬年,只是為了等你。
就這樣,花椒和辣椒熱烈地擁抱,麻和辣像一對一見鐘情的戀人走到一起,時而猛烈如火,靈魂出竅;時而膩膩歪歪,難舍難分。從此,“五味”之外,又有一味,曰之——麻辣。
麻辣是什么味?——花椒知道,辣椒知道,吃過花椒辣椒的人知道。
紅花椒是紅花椒,青花椒是青花椒,并非青花椒曬干之后就是紅花椒。就麻和麻的持久度而言,青花椒勝過紅花椒。青花椒多用于麻辣火鍋、水煮魚、毛血旺等重口味川菜,麻味猛烈。就香氣而言,青花椒略遜于紅花椒。紅花椒多用于爆炒類,突出香味。喜歡香?喜歡麻?還是喜歡香麻?——在花椒之鄉,這從來不是問題。
中國花椒有三個著名的產地。一為江津,一為韓城,一為漢源。江津在重慶,韓城在陜西,漢源在四川。江津花椒是青花椒——九葉青;韓城和漢源皆為紅花椒,一曰:大紅袍;一曰:貢椒。
三個著名的產地,哪個老大?哪個老二?哪個老三?——我看就不要排名了吧。我沒到過韓城,也沒到漢源,當然不敢造次,不敢亂說了。
但是,江津我是去過的,至少去過兩次。
江津山區實施退耕還林后,花椒種植面積已達五十萬畝,掛果的面積就有三十六萬畝。江津有二十二萬農戶、六十一萬椒農從事花椒種植。光是二O一八年,鮮椒產量就達二十七萬噸,花椒銷售收入三十三億元,椒農人均收入五千三百元。
就花椒種植面積而言,全國十分天下,江津占其二。就產量而言,十分天下,江津有其三。這么說吧——就相當于抓一把花椒,數一數,有十粒的話,那么其中必有三粒是江津的。
重慶是“火鍋之都”——而火鍋怎么可以缺少麻辣火鍋呢?斷斷不可以的。麻辣已經麻進重慶人基因里,麻辣已經辣進重慶人的性格中。撇開辣不說,麻,則以江津青花椒“九葉青”最地道,最蠻實?!獙Υ?,幾乎無可爭議了。
麻,能創造一種融化痛苦,忘我無我的境界。
麻,有往深里去,迷醉飄逸之美妙。麻,有時也會讓人通體酥軟,想入非非。
據說,西漢時皇后所居殿名叫椒房,亦喚作椒室。這里的椒即是花椒。皇后居室嘛,一定要弄得有情調,弄出溫暖如春的感覺。于是,就用椒泥涂壁,取其椒中的溫而芬芳也。當時,椒房有兩處——一在長樂宮,一在未央宮。在宮中,皇帝如果看上了哪個妃子,對哪個女人上心了,并與其那個那個,就曰之——“椒房之寵”。
歷史上,有“椒房之寵”經歷的女人可能不少,但我孤陋寡聞,只知道兩位。一位叫陰麗華,一位叫甄嬛。
為什么用花椒粉末和泥涂壁呢?有學者解釋說,其一,椒者,多籽,取其多子多福之意;其二,宮殿皆為木結構建筑,椒之氣味,可辟邪,有防蟲蛀之功效。
嘖嘖,花椒,也是蠻有故事呢。
全國花椒我不好說看重慶,但重慶花椒看江津是可以說的。而江津呢?江津花椒看先鋒,恐怕不會有人有意見吧?!白钤缗嘤鼍湃~青的,是江津的先鋒鎮?!敝貞c市林草局退耕辦主任龍秋波說,“先鋒,因花椒而先鋒呢?!?/span>
先鋒鎮現有青花椒面積十三萬畝,規模大,產業發達。每年生產花椒十萬噸以上,產值十二億元。花椒年收入十萬元以上的農戶超過五千戶。這個不到七萬人口的小鎮,因花椒,而聞名遐邇了。
花椒是一種野生灌木,早年間,沒人拿它當回事。它是被當成薪柴,砍下來背回家,填灶口燒飯了。當然,也順便摘下幾粒花椒果,煮肉做菜當調料。由于它的萌生能力強,長出一茬就被砍光一次,幾年后,長出一茬又被砍光一次。一茬一茬,無論怎么砍,只要根還在,它總是能夠長出來。然而,糟糕的是,糧食不夠吃,就把花椒樹叢刨掉,開墾種苞谷種麥子種紅薯。結果,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光山禿嶺越來越多。
退耕還林,讓一叢一叢花椒重新覆蓋了山嶺。
“其實,花椒樹的生態效果非常好。它是我們退耕還林的首選樹種”生態專家阮林說,“花椒的根系發達,雖然根系淺,但它能牢牢抓住表層土壤,保土保水,防止水土流失?!?/span>
花椒矮化豐產技術,是花椒產業的一場革命——通過割枝采摘的方式,不僅大幅度降低了采摘環節的勞動強度,還使花椒產量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五以上。這項技術的發明人叫肖國林,被當地椒農譽為“花椒袁隆平”。
在先鋒鎮麻柳村,我走訪的闕紅光、劉江輝、鐘定輝等幾個農戶,家家都有花椒林,家家都有花椒烘烤設備,家家產值都在二十萬元以上。令先鋒人沒想到的是,小小花椒竟然直接帶來了生態旅游業的興旺。近年,來先鋒鎮,乃至麻柳村的藍眼睛的人多了,黃頭發的人多了,黑皮膚的人多了,操著各種各樣口音的人多了。于是,一批花椒文化園、椒房農家樂、椒房旅館、椒房民宿應運而生。 “椒房之寵”是什么感覺?——或許,只有那些初戀的情人能夠說清吧。
先鋒鎮鎮長曾祥敏對我說:“退耕還林關鍵在于選對一個好樹種。選對一個好樹種,就是選對一個好產業。先鋒花椒,絕不僅僅是一?;ń贰D壳耙验_發出花椒乳、花椒香水、花椒洗發液、洗腳液等二十多種花椒產品?!边@位思想靈動,兼有文學和法學專業背景的七O 后說,“未來,還將把花椒產業由傳統的調味品向日用化工、生物醫藥、香精香料領域擴張。”
“嗯,想法很好?!蔽屹澋?。
“我們的目標是——麻遍中國,麻遍地球!” 曾祥敏笑著說。
“哈哈哈。有點意思?!蔽衣勚?,也笑了。
“每個人都是追夢人。麻遍中國,你們基本做到了。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也不管是西部還是東部,凡有吃宵夜的地方,凡有街頭大排檔的地方,必有麻辣燙?。≈劣诼楸榈厍蚵?,任重道遠,恐怕你們還得努力!”
修復了自然,也就治愈了自然。在綠水青山之間,只要努力,所有的美好,都會如期而至。
曾祥敏凝神沉思,然后舉目遙望遠薄霧纏繞的山嶺,像是自言自語,但還是被我聽到了。
——“是滴,說到底,綠水青山才是我們的根本?!?/span>
上一篇:內蒙古:點綠成“金” 生態富民
下一篇:八角肉桂演繹“八桂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