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縣黃古村是馬號鎮較為偏遠的村寨,山高林密,自然生態豐富,22歲的村民潘松祥初中畢業就外出務工,去年他投入近萬元決心回村學習養蜂技術,時至一年,他從最初養殖的幾只蜂王,發展到了如今30多箱的大馬蜂和黃腳蜂,成為村里的一名“馬蜂青年”。
一大早,家住黃古大寨的潘松祥就跋山涉水來到幾公里外的烏亞苗寨附近山間,查看他的育蜂棚和蜂窩,這個繁育棚是租用烏亞親戚的山地而建,這里存放有他的許多育蜂材料,春夏之際,為了拓展馬蜂,潘松祥已經喂掉了六七窩的蜜蜂。
“筑巢箱里面做個橫梁和引點,蜂王筑巢在上面不會跑偏。首先把蜂王放進去,剛開始喂兩只蜜蜂,早晚各一只,發現蜂王筑巢的時候,吃多少我們就喂多少。” 潘松祥一邊查看育蜂棚一邊說。
在村寨一兩公里之外的周邊山林,潘松祥分布放置了許多的馬蜂窩,幾乎每天,他這個“馬蜂青年”都要走遍窩點,巡視、查看蜂窩生長情況。潘松祥說:“蜂現在應該有二十六七八只左右,上面的箱子用來給它筑巢,現在有些出去覓食了,只有蜂王和一只幼蜂在這里?!?/p>
這些分布的馬蜂窩群都安置在各自的主要活動范圍之外,按照正常的繁殖周期,到秋季采收時,每窩通常有40-60斤的蜂蛹,兩三千只的成蜂。潘松祥介紹,大馬蜂蛹價格在100元以上一斤,黃腳蜂蜂蛹也是四五十元每斤,另外成蜂用來泡酒治療風濕病,每只價格也在2-5元不等,每窩均價在4000元左右。由于剛開始起步,潘松祥也正在積累資源,一步步計劃往后的發展,希望更多農戶也能享受到馬蜂養殖的經濟效益。潘松祥說:“今年市場價還算理想,馬蜂喂養有了一定的規模后,再分給農戶分養,一個村寨養個五六窩,然后五五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