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江縣荊角鄉海拔900米的茶山村松林里,樹上,鐵皮石斛自下而上長滿了樹干;林下,一株一株的三七迎風招展。這個由茶山村返鄉人員鄧幫強領辦的山頂中藥材合作社,由最初的一家人創業變成了帶領一村人致富的產業。
以前一直在外務工的楊勝江現在成了合作社的固定工人,年收入有3萬元。
據了解,合作社冬春季節還在林下種植冬蓀、靈芝等名貴食用菌和藥材,一畝林地一年下來能收入2萬元以上。
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鄧幫強先后獲得林下經濟產業補助24萬余元、項目貸款300多萬元,中藥材種植面積從最初的10余畝發展到現在的1600多畝,今年有望超過2000畝,固定工人在20人以上。
近年來,德江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專項扶持資金等扶持林下產業發展,切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這些天,該縣堰塘鄉的露青村,鳳凰山天麻種植專業合作社30余名工人在忙著種植天麻。63歲的龔嬋英把自家管護多年的山林流轉給天麻合作社種植天麻后,自己就在基地務工。去年她的務工收入達到了2.8萬元。
村民文玉朝帶頭創辦鳳凰山天麻種植專業合作社,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成立了德江縣綠通天麻發展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條“制種+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的產業鏈條化發展路子。公司探索出了“先育山林、后種天麻”綠色發展新模式,在多個鄉鎮推廣,讓綠山與富民成為良性互動新格局。
在鄉村振興開局之際,德江建成特色林業產業基地53萬畝以上、林下經濟產業基地13萬畝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