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育苗栽種,到形成一片片百合“花海“;從“百草園”試種,到林下中草藥觀光科普區初具規模;從一片荒地,到一塊塊小菜園飄出新鮮的果菜花香……原本集體經濟薄弱的漷縣鎮軍屯村,自試點林下經濟后,多點“開花”,并以此為特色,整合村莊資源,確定了“一軸、兩帶、多片區”的村莊產業功能布局,集農業觀光、中醫康養、國學傳承于一體的美麗鄉村已顯現雛形。
沿孔興路來到軍屯村的一塊林地,遠遠就可以看到一片橙色的百合花海,偶有幾朵黃色、白色、紅色的百合點綴其中,盛開得正“熱鬧”。這種橙色的百合名叫“京橙128”,是一種賞食百合,不光“花姿”迷人,其根莖也可食用,生食脆甜可口。
40畝、20萬株百合綻放林間,正是軍屯村發展林下經濟的“重頭戲”。因集體經濟薄弱,但村內林木資源豐富,去年年初,軍屯村積極向市有關部門爭取,成為全市21個林下經濟試點村之一。林下經濟怎么搞?都種些什么?便成了軍屯村發展的“新課題”。
“我們想發展鄉村休閑觀光旅游,就要讓市民來到我們村里能夠遠離城市的喧囂,體驗農耕樂趣,享用綠色有機果蔬,感受自然的田園風光。這個賞食百合一方面可以提升我們村莊的‘顏值’,讓游客來了有的看,又可以照相打卡,有的玩,同時它的根莖可食用,還可以有的吃,一舉三得。”軍屯村第一書記呂瑋介紹。
如今,軍屯村的一片片林地,已經從只有雜草,變成了一個“聚寶盆”。除了嬌艷的百合,林下中草藥、林下洋蔥、林下食用菌都已實現栽種。“今年,我們種植了林下洋蔥40畝,林下食用菌約60畝,其中杏鮑菇50畝、平菇和木耳各5畝,都已銷售一空,市場反響很好。”呂瑋介紹,下一步,軍屯村還將利用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陸續開展林下科普設施、節水灌溉設施、林下食用菌大棚等項目建設,林下種植內容還將引入胡蘿卜、白菜等各類林下作物。
雙面紫蘇、毛知母、益母草、黃芩、射干、土貝母、牛蒡……在軍屯村的林下中草藥觀光科普區,近30種中草藥長勢良好,每種中草藥旁都樹立了“個人簡介”,包括其照片、藥用來源、性味與歸經、功能與主治等特性介紹,可以讓前來游玩的市民對這些中草藥有個初步的了解。
“這些中草藥里,我只認識雙面紫蘇,因為平常吃過。若不是來到這里,我真分不清這些看似普通的花花草草原來都是中草藥,有這么多功效。”帶著孩子到軍屯村游玩的市民陳先生表示,這個林下中草藥觀光科普區不光適合孩子,大人來了也受益匪淺。
軍屯村林下經濟的全面“開花”,帶來的直接效益便是集體經濟壯大、農民增收。目前,以林下經濟為抓手,發揮村集體土地撬動示范作用,突出政策和項目幫扶實效,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軍屯村休閑觀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提前完成村集體增收50萬元指標任務,帶動約30名農民實現就業增收。
“現在,通過試點林下經濟,發展休閑觀光產業,我們有約30名本村村民實現長期就業,平均每人每年增收約2萬元。同時,根據農時需要,還可帶動本村及周邊村莊20余人就業,而且大部分都是‘4050’就業比較困難的人員。”軍屯村黨支部書記王宗軍介紹,隨著未來林下經濟的發展壯大,村莊休閑觀光產業的多點“開花”,村集體經濟收入和村民收益還將持續增加,百姓對村莊未來發展也越來越充滿期待,希望可以將村莊打造成符合城市副中心發展定位的鄉村發展新樣板。
下一篇:林下種植大球蓋菇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