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衢江,綠滿兩岸,碧波蕩漾。“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不斷吸引游客駐足打卡。
作為浙江省山區26縣之一,近年來,衢州市衢江區立足山區庫區資源稟賦,將“千村萬元”林下經濟增收幫扶工程作為主抓手,創新“土地共用、生產共管、效益共享”的發展模式,積極打造山區林下經濟“共富體”。
目前,全區林下經濟總面積3萬多畝,實現年產值2450萬元,累計帶動4000余名山區庫區農戶實現產業增收1150萬元。
模式創新 盤活閑置用地
企業流轉竹林后,利用林下空間種植中草藥,竹子和竹筍等原有經濟作物收益歸屬農戶。按照這一模式,衢江區九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區內4個鄉鎮的200余名農戶簽訂了合作協議,流轉毛竹林1.5萬畝,完成毛竹林下黃精種植1500畝。
衢江區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新業態,探索出“竹制品+中草藥+生態養殖”模式,帶來了一定收益。
按照“企業出資金、出技術,村集體、農戶以林地入股,收益按比例分成”方式,將收益30%用于抵交土地承包款、30%用于支付管理人員費用、30%收歸企業利潤、10%贈予鄉鎮或村莊用于公益事業。林地所有者及管理者每畝可得年租金、管理費各3000余元。
同時,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派發種植訂單,農戶可在中藥材基地通過認養或合作參與生產獲得收益。目前,衢江區已建成百畝以上的“訂單種植”基地8個,總面積2900余畝。
產研融合 加速產業發展
為打通科研與產業發展通道,衢江區聯合公司組建浙江省南方林藥經濟研究院,聘請10余名中藥材種植專家,推動林下中藥材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并依托林科院、農科院技術指導進行林下套種中草藥研發,吸引優質市場主體參與。
衢江區通過整合區域協調產業發展財政專項激勵項目資金,打造中草藥“科研、培育、種植、采摘、加工、銷售”全鏈條服務。衢江區康美中藥材專業合作社與胡慶余堂、南孔藥業等多家醫藥企業合作,先后在湖南、舉村、嶺洋等地建立中藥材標準化訂單種植基地5200余畝。
目前,衢江中藥材基地新建及鞏固提升項目27個、面積9000畝,總投資1473萬元。
為促進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衢江區成立了中藥材產業農合聯,規范統一中藥材種植技術、投入品采購、產品銷售等各個環節,并制定相關標準,進行科技攻關和技術推廣。
帶動就業 實現多方共贏
企業種植中藥材后,雇傭當地農戶作為生產管理負責人。鼓勵和引導林農以林地入股、托管或租賃等方式,參與林下經濟項目,既拿租金又領薪金,實現了山區庫區“家門口”就業。浙江仙霞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庫區農戶板栗樹上栽植鐵皮石斛,帶動80余戶農戶發展樹栽鐵皮石斛。
衢江區重視扶持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農戶持續增收。破石村益年堂農林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科技”發展模式,帶動家庭農場6個、農戶70余人參與中藥材種植,年銷售收入780萬元,每人每年增收1.8萬元。
當地還通過創新農業電子商務模式,拓寬中草藥產品銷售渠道。嶺洋鄉依托嶺洋漁村平臺,建立農產品展銷館,配套建設直播間,邀請網紅直播帶貨,累計銷售中草藥10萬余元,農戶戶均增收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