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頂紅,注定紅。
朱頂紅成為近年花卉市場的新寵。這背后,是我國花卉科研單位、企業多年培育創新的科技支撐。
5月17日—18日,2025年第四屆朱頂紅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大興舉辦,主題為“朱頂紅產業創業創新發展,科技賦能美好生活”。來自北京、上海、江蘇、廣東、陜西、遼寧有關科研單位和高校的專家學者分享新成果、新技術及產業發展新動態,荷蘭、南非等國專家和企業代表參與研討,共議中國朱頂紅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發展前景。
研討會現場展示朱頂紅盆栽品種 尚文博攝
多元活動促交流
參會專家和企業代表一致表示,“本次研討會為參會者搭建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合作平臺。”會議期間,北京山區發展研究會向特聘專家頒發聘書,為特色花卉產業發展引入高端智力支持。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草業花卉與景觀生態研究所與北京瑞承國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興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公司與北京花鄉花木集團有限公司分別簽署協議,促進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的優化配置,助力朱頂紅產業協同發展。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潘會堂在特邀報告中指出,我國是花卉生產大國,但還不是花卉消費中心。需要持續的品種創新、生產技術創新,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花卉企業,有較大的產業規模和完善的產業,才能逐漸發展成為花卉強國。
在專家報告環節,國內外科研人員和企業代表的報告內容廣泛而深入,涉及朱頂紅品種繁育、采后保鮮、市場轉型等多個領域,涵蓋花卉產業發展戰略、國際經驗借鑒、科研技術突破、產業發展實踐等多個方面,促進行業內的思想碰撞和技術創新,推動朱頂紅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產品優化。
會議研討與實踐考察結合。與會人員前往大興區花卉技術推廣示范站、北京大興綠堤興航“花藝森林?綠色國門會客廳”、北京世園公園實地考察,深入了解朱頂紅產業在種植、推廣、展示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為產業實踐與理論研究的有機結合提供有力支撐。
國產研發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朱頂紅種球主要依靠進口。這不僅增加了產業成本,也限制了產業的自主發展。中國園藝學會球宿根分會會長劉青林認為:“國家的需要才是最大市場。”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和企業代表同時提出,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培育優良國產品種、走好國產化之路是當前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結合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北京市近年積極探尋朱頂紅發展路徑,在大興區先行先試。2024年,大興區建立北京首個大興區花卉產業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專家工作站以及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專家工作站,并與北京農林科學院開展深度合作。通過引進來自荷蘭、秘魯和南非等國的朱頂紅品種,對不同品種朱頂紅的生長勢、開花性狀進行科學測量,建立了200份的朱頂紅資源圃和品種檔案。專家工作站的技術團隊還積極開展朱頂紅等球根類花卉的技術指導,針對區內各鎮不同花卉品種給予精準的水肥技術指導,讓朱頂紅成為大興花卉產業的新晉“網紅”。
提升國際競爭力
如何讓中國土地長出國際品質的朱頂紅?上海艾莫園藝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堃介紹了他們的“朱頂紅全球綻放計劃”。今年,艾莫園藝正在為國產替代做準備,電商銷售額給了企業充分的信心。
專家的建議、企業的觀點為特色花卉產業發展注入新思路、新活力。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林果所所長張永春表示,“要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無論實驗還是繁育,應多思考對行業發展的價值,從供應端做好,讓消費者滿意。”各方達成共識,期待朱頂紅產業在技術創新、品種培育、市場拓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提升我國朱頂紅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努力實現從“種球進口國”到“種球輸出國”的華麗轉身。
此次研討會由北京山區發展研究會主辦,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大興區園林綠化局、延慶區園林綠化局、北京大興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公司、北京世園球根花卉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