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廣元市始終堅持以標準化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特色林業產業提質增效,全面推廣綠色、生態“森林糧庫”產品,深入推動食用林產品安全質量監管體系建設,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強化標準體系建設,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圍繞全市500萬畝林業產業發展,制定核桃、油橄欖、筍用竹、茯苓、天麻等地方標準20余項,涵蓋品種選育、育苗、栽培、病蟲害防治和產品分級等,為食用林產品的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提供了科學、規范的操作指南。在全省率先啟動川產道地藥材全產業鏈管理規范及質量標準提升項目,完成茯苓菌種(母種)、良種繁育、種植技術、采收及產地初加工、產地鮮加工與炮制、藥材及飲品質量、商品規格等級、包裝貯存運輸和質量追溯體系共9項企業標準,系統建立了茯苓“三標準、五規范、二體系”,廣元茯苓獲批成為首個“川產道地藥材”認定品種。
二是強化標準宣貫培訓,保障食用林產品安全。結合“食品安全宣傳周”“全國科普日”“林業科普月”“科技活動周”等,依托科技下鄉萬里行、科技特派員、蜀道英才、三區人才、協會、林科院等單位團體和技術人員,深入全市重點林業產業發展鄉鎮、村社、基地、園區、企業,開展木本油料、中藥材、食用菌等食用林產品的種植、加工和農藥安全使用等標準宣貫,編印《林用農藥安全知識》《廣元林業特色產業實用技術手冊》《廣元中藥材種植技術》《“廣元七絕”特色林產品(核桃、油橄欖、黑木耳)標準體系》等技術資料,發放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5萬余份,組織培訓300余次,培訓林農2萬余人次。
三是強化人才機構投入,提升林產品監測能力。開展食用林產品安全檢測能力培訓,線上線下組織林產品檢測人員系統學習食用林產品檢測相關的產品抽樣、農藥殘留量測定、土壤重金屬含量測定等標準規范的學習,累計培訓20余人次。建強廣元市林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站,檢測實驗室面積965平方米,投入360萬元經費,配備有液相色譜、氣相色譜、原子吸收、原子熒光等主要檢驗檢測設備,抽檢核桃、竹筍、油橄欖、中藥材等食用林產品及其產地土壤樣品2500批次,年均完成監測超800批次,任務完成率100%。檢驗檢測能力范圍從25項參數,提升到29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