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以實現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雙增”為目標,以增加林業碳匯為核心,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抓手,通過加強林業資源培育保護,全面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逐漸加大森林草原濕地等保護修復力度,國土綠化質量不斷提高,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和碳儲量全面提升。
隨著《河北省森林草原生態系統碳匯提升行動方案》《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若干措施》等法規性文件先后出臺,全省構建了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林草資源保護發展長效機制。河北省林草部門聯合省檢察院推行“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制定考核評價等配套制度,強化了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保護治理與修復力度。省林草局會同省環保廳聯合編制了《承德市森林固碳生態產品試點項目方法學》和《關于建立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為保障森林固碳項目開發設計、計量與監測等工作開展先試先行。
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增加造林碳匯量
聚焦“兩山、兩翼、三環、四沿”主攻方向,河北大力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規?;謭龊托郯睬晷懔?、張家口冬奧綠化等重點綠化工程,國土綠化面積不斷擴大。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營造林450萬畝,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為保證北京冬奧會實現碳中和,共建成50萬畝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并將2016-2021年期間產生的碳匯,全部捐贈給北京冬奧組委。
高標準完成雄安郊野公園建設,建成14個展園,綠化2.8萬畝。加快推進森林城市創建,邯鄲、邢臺兩市創森進入國家驗收階段,52個縣(市、區)申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126個縣(市、區)申請創建省級森林城市。舉力推進農田林網和綠美鄉村建設,增加造林碳匯。
全面提升森林質量,增加營林碳匯量
河北省強化森林撫育經營,對中幼齡林進行科學撫育,調整優化樹種、齡組、徑級和密度結構,培育復層異齡混交林,改善生長環境,培育優質健康森林,增強森林固碳速率和碳匯能力。
河北對天然次生退化林,通過封育、補植、調整樹種結構、低強度撫育間伐等措施,進行改造修復。對于林相殘敗、老化、災害受害嚴重、長勢衰退的低質低效林,通過疏伐、補造、鄉土樹種混交、加強撫育等措施,修復和增強森林生態功能,提升林分質量和碳匯能力。
實施退化草原生態修復,增加草原碳匯量
河北嚴格落實草原資源休養生息、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強化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監管,改善草原生態質量,2020年生態治理修復草原180多萬畝。今年前7個月,已完成退化草原生態修復治理7.2萬畝。
據中科院西北高原生態研究所測算,退化草地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的強度為0.38噸/公頃,而生態功能正常的草地凈吸收二氧化碳的強度為0.78噸/公頃,吸收碳匯量非常明顯。通過退化草地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等生態修復工程,張承壩上地區生態功能正常的草地提高到92%以上,草原生態系統固碳能力持續增強。
全面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增加濕地碳匯量
近年來,河北持續加大白洋淀、衡水湖、南大港等濕地保護力度,開展退化濕地生態治理修復,濕地生態質量和濕地碳匯能力穩步提升。推進建立京津冀濕地保護協調機制和濕地保護與恢復合作,探索建立跨區域濕地生態補償機制,河北大面積的濕地固碳能力將不斷增強。
為進一步推進森林草原保護發展,河北將于今年底建立五級林長制體系,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