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錢塘江兩岸草木蔥蘢、生機勃勃。站在杭州亞運村觀景臺上俯瞰,由浙江樟、浙江楠、紫薇、垂絲海棠、陽光櫻等組成的美麗生態彩帶盡收眼底。
本著“亞運建設,綠色先行”理念,2018年起,浙江連續5年選址杭州市亞運村建設地塊景觀綠化帶開展義務植樹、共建亞運林活動,累計植樹200余畝、1萬多株,形成了一條長度約4公里的“綠色絲帶”。
黨政軍帶頭 啟“綠色華章”
浙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良好生態環境是浙江最鮮明的底色。
198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通知》,并成立省綠化委員會,統一領導全省義務植樹運動和城鄉造林綠化工作。此后的每一年,省黨政軍領導都會在杭州義務植樹,各市縣四套班子領導也會積極組織并參加,形成了全民植樹的濃厚氛圍。
為助力杭州亞運會舉辦,浙江把“我為亞運種棵樹”活動列入2022年省總林長第1號令,通過領導干部示范引領,以植樹節為重要節點,在全省各地動員開展“我為亞運種棵樹”主題系列活動,傳遞“綠色低碳”亞運辦會理念,全省超800萬人次參加,植樹2000多萬株。
通過40多年的堅持傳承,浙江省森林覆蓋率已達61.24%,擁有國家森林城市18個、省森林城鎮752個,實現省森林城鎮中心鎮創建全覆蓋。
全民共參與 來“浙里種樹”
乘著亞運會的東風,浙江持續開展植樹浪潮,線下線上兩翼齊振。
作為全國數字化改革先行省,浙江2022年上線“浙里種樹”小程序,在全國率先實現義務植樹網上預約、掃碼種樹、落地上圖、計算積分等功能,方便社會群體義務植樹。 覆蓋全省的各類“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積極響應,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營地、省自然教育基地、省生態文化教育基地、國有林場等15家省級以上“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全部參與活動。目前,全省通過“浙里種樹”小程序登記開展活動已超200場次,8000余人次參與活動,實現義務植樹落地上圖2.4萬株。
今年,“浙里種樹”小程序將迭代升級,增加更親民的公眾參與模式,向公眾提供更多植樹場地,提供撫育管護、科普宣傳、志愿服務、認種認養備案的植樹方式,拓展群眾參與義務植樹的渠道。
亞運低碳行 助“森林浙江”
多年來,浙江將林業碳匯作為“雙碳”工作的重要內容。202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出臺建設高質量森林浙江、打造林業現代化先行省的意見,對林業碳匯計量監測標準體系、激勵機制、林業固碳增匯行動、碳匯項目、碳匯交易等作出部署。
林業碳匯開發是支撐碳中和的有效途徑,通過管理開發形成碳減排量,抵消活動中產生的碳排放量,實現碳中和。在“雙碳”發展的格局下,浙江林業助力亞運碳中和的行動一直跑在前端。
2022年,浙江省林業局開展“百名專家評選碳匯造林十大主推樹種”活動,從固碳能力、適應性等方面,評選出“十大碳匯樹種”,助力林業碳匯開發,支撐亞運碳中和。加快形成“浙林碳匯”項目試點減排量,成功舉辦首批浙林碳匯減排量開發交易發布活動,共交易28筆、碳匯量3602噸。麗水市、安吉縣被列為全省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試點,安吉縣首創竹林碳匯收儲交易機制。此外,全省還建設了26片2835畝碳中和林支持亞運會。
推廣“浙江碳普惠”程序,社會單位和大眾可通過捐贈碳配額、碳信用、林業碳匯等方式實施亞運會碳抵消,并且累積碳積分兌換權益,助力亞運會碳中和進程。截至目前,形成浙江碳普惠積分22萬余分,組織落實全省40余家自然保護地和動物園、植物園參與碳普惠權益活動,提供林業兌換權益(電子票)近800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