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圍內有許多植物非常珍稀,在中國也有一種植物被稱為“地球獨子”,它就是普陀鵝耳櫪。
“普陀鵝耳櫪,是一種僅分布于普陀山島上的特有植物,目前野生植株僅剩一株,屬于極度瀕危!”11月24日,上海辰山植物園高級工程師葛斌杰接受采訪。
普陀山島位于長江入海口以南、杭州灣外緣的東海海域。1930年,植物學家鐘觀光在此采集到了這種植物的標本,1932年林學家鄭萬鈞將其鑒定命名為“普陀鵝耳櫪”。
“20世紀50年代初,在普陀山島上,發現有幾株普陀鵝耳櫪,但在50年代末,由于砍伐等人為干擾,該樹種種群規模驟減,現僅在佛頂山慧濟寺西側幸存1株母樹,樹高為12.8m,主干胸徑63.7cm,冠幅12.9m×11.5m,樹齡約200年。”葛斌杰說,要不是因為寺廟的庇護,這僅存的一棵恐怕也要被砍掉了。
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普陀鵝耳櫪的瀕危等級為極度瀕危,離野外滅絕僅一步之遙。2021年8月7日,由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仍將普陀鵝耳櫪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
是什么導致它瀕危?
“除了早期的人為干擾,還與它自身授粉結實困難有關,研究表明:普陀鵝耳櫪種子種殼厚、堅硬,萌發性差,苗圃出苗率僅2.5%。因此當種群遭到大量砍伐后,難以天然更新。另外,普陀鵝耳櫪的雌、雄花相遇僅有9天時間,授粉期十分短暫,花粉萌發率低,且自花授粉通常敗育;加之普陀島大風頻繁,果實未成熟前就被吹落,因此普陀鵝耳櫪天然更新可謂難上加難。”葛斌杰說。
地球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如果其中某一種植物短時間大量消失甚至滅絕,與其相關的食物鏈會受到影響。
“當消失的物種越來越多,如果不加以干預,最終身處其中的所有生命都將被波及。”葛斌杰說。
雖然全球目前自然生長的僅剩一棵,不過不用擔心,目前林學家們已經通過就地保存、遷地保護、人工輔助授粉、人工播種和扦插繁育出大量普陀鵝耳櫪樹苗,使其暫時脫離滅絕危險。
今年5月,上海辰山植物園養護人員在植物日常物候監測中發現,園內的極度瀕危植物普陀鵝耳櫪已結果,是該園自栽植普陀鵝耳櫪以來首次結果。
辰山植物園于2006年至2008年建設初期就展開了關于普陀鵝耳櫪的瀕危機制和繁殖生物學研究,通過低溫冷藏花粉、人工授粉、種子層積春化等手段,獲得了健壯幼苗近200株,栽植于園內適生區域。經過十多年的精心養護,實生苗植株于去年4月首次開花,但未結果,今年4月再度開花。5月12日,養護人員在植物日常物候監測中發現,約30%的植株已結果。
能否在植物園正常開花結果是判斷植物遷地保護成功的重要標志之一,它也為種質材料的保存、種群回歸復壯奠定基礎。“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對果實成熟情況、種子飽滿率進行監測。”葛斌杰說,目前,園方正在尋求與自然保護區和當地社區合作,尋找普陀鵝耳櫪的合適生境回歸野化。
“同時,我們也希望在全國各個適生植物園建立栽植監測站,收集變異個體繁殖材料及種子,結合分子生物學手段,進一步篩選具有遺傳變異位點的個體進行重點保存,為相似類型的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拯救、恢復等提供參考。”葛斌杰說。
上一篇:梁平:西南首個國際濕地城市
下一篇:江河奔騰,綠富同興畫卷正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