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國家林草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雄安)項目開工建設啟動會在北京林業大學雄安校區舉行。
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同志出席啟動會,要求建設單位加強項目管理,強化資金安全、生產安全,確保項目施工進度和建設質量,把項目建設成一流品質工程;同時,提前系統謀劃雄安庫管理運行機制,搭建開放共享平臺,強化科技協同攻關,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引進優異種質和先進技術,為我國林草種質資源保護和林草種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林草局在全國規劃布局了“1主6分”共7處國家林草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其中,山東分庫、新疆分庫、湖南分庫已投入使用,內蒙古分庫(國家草種質資源保存中心庫)開始試運行,海南分庫、青海分庫正在建設中。雄安庫開工建設,標志著我國林草種質資源設施保存體系已基本形成,對于全面提升我國林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水平和林草種業整體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國家林草局還布局建設了161處原地、異地保存庫,共收集保存林草種質資源10萬余份;省級林草主管部門布局建設了388處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原地、異地保存庫。目前,我國已初步構建起國家和省兩級布局,原地、異地、設施保存3種方式相結合的林草種質資源保存體系。
雄安庫由國家林草局和教育部共建,由北京林業大學承擔建設和管理運維。該項目錨定“國內領先、世界一流”建設目標,承擔國家主庫功能,保存容量180萬份,預計2028年正式投入使用。項目采用智能傳感和自動控制保存技術,實現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分發利用全過程信息化管理。項目建成后,將會同各分庫承擔起重要林草種質資源收集、長期戰略保存、鑒定評價、功能基因挖掘、分發利用、國際交流合作等任務,有力支撐林草種業創新,服務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
上一篇:桉樹的聲音:綠色引擎與生態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