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榆林市地處黃河沿岸的土石山區,是傳統果品紅棗的優生區,其栽培歷史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
今年,得益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榆林紅棗再次喜獲豐收,產量達46萬噸、產值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1%、50%。
紅棗產業不僅在當地成為傳統產業,更是沿黃地區的特色產業,對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為了進一步提升紅棗產業發展水平,榆林市積極響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號召,啟動實施紅棗林生態管護、建設穩定加工企業、加強病蟲害防治、發展鮮食棗和藥用酸棗產業等一系列有力舉措,實現經濟與生態雙贏。
從2022年起,榆林市每年下達紅棗生態林管護任務,并給予每畝50元的財政補助。同時,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了一批紅棗病蟲害防治示范點,引進多個適宜鮮食的品種,并適度發展酸棗產業,拓寬了紅棗產業的發展渠道。
除傳統的干制棗加工外,榆林市還延伸紅棗產業鏈,包括棗芽茶、紅棗飼料、棗木工藝加工等。同時,還發展棗咖啡、棗濃縮汁、棗膳食纖維等精深加工產品,形成六大類系列產品,多達60余種,不僅暢銷全國大中城市,還出口美國、日本及東南亞地區。
目前,榆林市建成紅棗林帶南北長347.5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紅棗基地總面積170萬畝、掛果面積135萬畝,約占全國10%和陜西75%。紅棗產業已成為榆林農業發展的特色產業之一,是沿黃棗區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榆林市將繼續秉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理念,持續優化紅棗產業結構,計劃到2028年,全市優質有機紅棗面積穩定在100萬畝,鮮棗產量穩定在40萬噸左右。同時,將推進重點產業園區建設,培育紅棗相關企業,推動榆林紅棗產業集群式發展,實現紅棗和酸棗全產業鏈產值達60億元以上。
上一篇:福建安溪:做好茶文章 一葉興百業
下一篇:探尋云南咖啡的“創新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