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深圳高度重視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實施黨建引領綠美深圳十項行動,第一時間謀劃綠化用地、科學儲備苗木,組織市區街鎮相關單位召開現場會,凝聚各界力量協同推進。全年計劃植樹18.1萬株,基本為4米以上鄉土景觀喬木,目前任務完成過半。
全市域統籌,城鄉結合一體推進
市區兩級組建工作專班,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工作局面。
在農村推動應綠盡綠、惠民富民。指導廣東深汕特別合作區統籌開發建設、綠化美化、人居環境整治和特色產業培育,完善綠美體系布局,在道路、公園等區域規模化種植喬木5000多株,建成3萬多平方米公園綠地,將山水林田湖草等串聯成趣,建成沿河觀鳥、登山觀海等漫行步道40公里,打造大安村、紅羅村等融合紅色文化、生態旅游綠美鄉村。
在城市推動增綠提質、彰顯特色。因地制宜挖潛綠化空間,針對綠化用地不足,見縫插綠新植7.2萬株,建設口袋花園等200多個,營造“四季常綠、三季有花”景觀。針對樓宇和城中村密集,探索空中增綠,新增樓頂花園等立體綠化面積36萬平方米。動員城市機關、企業幫扶深汕,加強資金技術支持,會同院校為廣東深汕特別合作區62株古樹制定保護方案。
全覆蓋動員,黨群共建多元參與
發動各級各領域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履職盡責,帶動各界共建共享。
黨員作示范。黨員帶頭制定計劃、宣講政策、義務植樹、包村抓點,在全市打造新杏村、梅銀通廊等示范點48個。
群眾唱主角。全市依托林長制和“黨員進社區”,帶動68萬群眾參與認種認養工作。廣東深汕特別合作區開展一場座談會等“七個一”,利用“擂茶議事會”與村民集思廣益,動員村民建設小菜園、小果園和美麗庭院等微景觀,已在“四旁五邊”種植樹木1.4萬株。
各界齊參與。機關單位共同發起倡議,與街道社區共建12個義務植樹項目近3000株。教育系統打造綠美校園944所,開展“書香少年共植未來”活動,參與學生50萬人次。國有企業創新“樹木銀行”遷移機制,興建“國資國企林”2000多株。兩新組織打造綠美園區、生態樓宇,動員平安集團助力國際紅樹林中心建設。各界打造行業共建林、人才同心林、團員青春林等5000多株。
全方位發力,線上線下融合聯動
深圳互聯網產業發達,公益型社會組織活躍,深圳持續強化宣傳引導,營造植綠愛綠護綠風尚。
線上開展“互聯網+植樹”活動。聯合市慈善會、騰訊黨委,設立專項公益金,開展“春風十里綠美有你”活動,帶動各單位開展“城市護綠公益行動”等,吸引市民250萬人次參與,募資4300萬元。
線下組織植綠愛綠活動。依托“幸福生活節”等,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將植樹造綠與春游露營、運動健身、園藝培訓等融合,開展活動2200多場,受眾23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