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花卉苗木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近413.1億元,持續保持福建省首位。
2024年,漳州市出口花卉苗木產值突破1億美元,400多個花卉品種暢銷荷蘭、韓國、日本、新加坡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盆栽花卉出口基地。
三角梅種植基地。漳州市林業局供圖
水仙花、三角梅、蘭花、仙人掌與多肉植物……花團錦簇之下,各有燦爛芬芳。近年來,漳州市通過花卉苗木“千百億產業培育行動計劃”、花卉苗木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展銷平臺、海峽花卉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建設等多渠道多舉措,大力扶持花卉苗木產業發展壯大,成為當地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
水仙花產銷量占全國90%以上
眼下,在圓山山麓下,千畝水仙盛開,滿園芬芳,頗為壯觀。
圓山腳下的高新區九湖鎮,是漳州水仙花的原產地。水仙花作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也是福建省省花和漳州市市花,在漳州有著500多年的栽培歷史。
“從頭年霜降種芽,次年芒種采挖,進入休眠期,待到霜降種下。這樣反復3年,才能售賣。”漳州市水仙花協會會長張文江說,與其他品種的花不同,每一株水仙花都要經歷“三種三收”才能迎來綻放。
“漳州水仙花”是我國第二個花卉類馳名商標。然而,漳州水仙花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種植面積萎縮、質量下降、花農收入減少等產業痛點。
近年來,漳州市通過保資源、改土壤、引品種,全面提升水仙花的產業價值。
2019年,漳州劃定約6000畝水仙花原產地保護區,其中3000畝核心區土地作為水仙花的永久種植基地,同時建設水仙花海公園。高新區財政局成立漳州高新區區屬國企——漳州圓山水仙花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管理運營水仙花原產地保護區,通過種植區建設、水仙花科研攻關、品牌文化宣傳等產業發展舉措,穩定了水仙花種植面積、提升了水仙花種球產量、提高了水仙花價格,推動水仙花產業穩步發展。
水仙花原產地保護區耕地統一收儲整合。公司將保護區的耕地整合,并進行土壤改良,再返租給農戶,還給種植水仙花的農戶每畝每年1000元的市級種植補助,以提高農戶種植水仙花的積極性。目前,這項補貼已惠及保護區300多戶種植戶。
“稻花輪作”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水仙花原產地保護區每年9月到次年9月種植水仙花,每年6月至10月利用水仙花種植空檔期播種水稻,使公園秋冬季呈現“一金一白”的獨特景觀。
2022年,漳州水仙花科技小院團隊成立,團隊成員包括10多位來自省內高校的專家及科研人員,共同致力于新品種和新應用模式示范研究。小院引進百余個水仙品種,促進水仙花種質資源多樣性發展;通過水仙種球高質量試驗和多種方法改良土壤,明顯提升種球品質;通過水仙生長環境調節進行花期調控;通過刻傷、切塊等方式,探索高效的水仙繁殖方法;建設水仙花種質資源庫,收集保存了國內外水仙花種質資源70份,覆蓋13類水仙花分類中的11類。
近日,漳州圓山水仙花發展有限公司申報的水仙花花卉種質資源庫通過認定,命名為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區水仙花省級花卉種質資源庫。“企業+高校”的合作模式,為漳州水仙花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目前,漳州水仙花全市種植面積約6000畝,全國市場占有率90%以上。
三角梅嘗試北延擴張
初春暖陽的照耀下,福建大千園林有限公司內的三角梅熱烈綻放,色彩絢麗。
隨著栽培養護技術的日益精進,三角梅花色也愈發豐富,甚至能實現一棵植株呈現7種色彩。“花瓣的顏色如調色板一樣,不管是色值、飽和度還是亮度,都可以人工干預。”福建大千園林有限公司負責人顏建勇說。
近年來,漳州三角梅產業發展迅猛。全市種植三角梅3萬多畝、花色品種超400種,生產專業戶超1萬戶,從業人員3萬余人,全產業鏈產值達20億元左右,是全國最大的三角梅產銷中心。
產業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2018年,漳廈合作成功選育出我國第一個有自主產權的新品種“中閩1號”三角梅。2021年,大千園林公司三角梅種質資源庫被認定為省級花卉種質資源庫。2023年,大千園林公司三角梅“基因色素調控”研究成果登上世界植物界頂尖期刊《植物科學前沿》。
產業發展離不開產品研發。漳州向“大”發力,批量培植可移動的三角梅花墻、花柱、三色螺旋花柱、花籃,以及大象、龍鳳等多樣化的三角梅造型產品,還延伸出專門設計各種三角梅造型、焊接鋼筋框架的企業。同時,向“小”聚焦,發展小而精的高端盆景市場。“提根”便是當地花農研發出的新技術,通過“提根”改造,普通的盆栽三角梅就能成為一盆精致的盆景,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
產業發展離不開地域突破。“近年來,我們在研究三角梅的北延擴張,2024年漳州三角梅成功進京。”漳州市林業局花卉科負責人楊海根介紹,2024年,一株株從福建漳州引進的三角梅,經過北京北郎中花木中心煉苗、控花、控水等技術的精心培育,克服了在北方不耐寒的難題,綻放頤和園、天壇,亮相天安門廣場。
楊海根表示,下一步,全市將助力保護漳州三角梅的地理特色,提升產品知名度與美譽度,提高市場份額和附加值,創造漳州三角梅的更多可能。
仙人掌多肉精彩出圈
提到漳州花卉,人們會想到水仙花、蘭花和三角梅。其實,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同樣出彩。
目前,漳州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0%以上,擁有53家多肉植物花卉企業,種植面積約0.77萬畝,實現年產值17億元,每年數以千萬計的仙人掌和多肉植物銷往全國,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龍海雙第華僑農場有一抹別致風景,各式各樣的仙人掌、仙人球、多肉植物隨意地散落在沙地上,3000余種沙生植物蓬勃生長,游客紛紛前來打卡。
這個“仙人掌王國”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生態多肉植物景觀性主題植物園,是由鄉下人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鵬花費30余年打造而成。其中,美洲多肉植物、非洲多肉植物和亞洲多肉植物3個展區,展出了80多個科、200多個屬的多肉植物,每個區域按照產區環境進行地貌模擬,有沙礫、荒漠、巨石,周邊的植物也盡可能復制種植。
“公司共收集保存仙人掌科3000個品種,2022年通過了仙人掌省級花卉種質資源庫評審認定。目前,我們主要銷售仙人球、龍舌蘭和塊根三大類植物,銷售渠道以電商和出口為主。”王文鵬介紹,在過去的10年里,景天科植物的愛好者激增到5000萬人。近年來,隨著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的廣泛運用,也為仙人掌和多肉植物產業發展打開了新窗口。
目前,漳州市花卉苗木種植面積達34.5萬畝,花卉苗木經營的企業3000多家,建有1個國家級花卉種質資源庫、5個省級花卉種質資源庫。如今的漳州,花卉苗木產業已形成了從種苗培育、生產銷售、技術研發到文化旅游的產業鏈閉環,展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