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多歲的“蘇鐵王”(中)是國內已知樹齡最長的篦齒蘇鐵
“鎮園之寶”德保蘇鐵擁有3.8億年歷史,1360多歲的“蘇鐵王”是國內已知樹齡最長的篦齒蘇鐵,全園共收集保存國內外蘇鐵植物82種、累計保存種植和繁育各種蘇鐵2.7萬多株……
走進全國“景觀最好、樹齡最老、胸徑最大、植株最高”的蘇鐵專類園廣西南寧青秀山蘇鐵園,古老植物蘇鐵的故事令人驚奇。
蘇鐵屬植物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據青秀山管委會風景園林局局長李德祥介紹,青秀山蘇鐵園自1998年始建之日起,就致力于蘇鐵類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種苗繁育及相關技術研究,經過20多年不懈努力,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篦齒蘇鐵、德保蘇鐵、叉葉蘇鐵、石山蘇鐵遷地保護育種基地之一。
2020年,南寧市政府將青秀山風景區、南寧園博園、五象嶺森林公園組建成南寧植物園。
青秀山風景區是南寧植物園的主園,蘇鐵園是青秀山最重要的景點之一,也是極具特色的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基地和生態教育的重要窗口,園區面積約180畝,2021年入園游客507萬人次。
青秀山一直堅持投入人力、物力持續開展蘇鐵植物保育,不斷開展研究、擴繁和仿生境栽培等工作,2020年加掛“南寧植物園”牌子后,這項工作得到更大推進。目前,青秀山在收集保存蘇鐵屬植物種質資源的基礎上,通過遷地保護、人工輔助授粉、播種等方式,累計保存種植和繁育各種蘇鐵2.7萬多株。
蘇鐵園中樹齡最老的“蘇鐵王”已有1360多歲,是國內已知樹齡最長的篦齒蘇鐵;胸徑最大的蘇鐵植株達1.2米,植株最高達13.7米。
2017年,廣西開展全區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青秀山蘇鐵園有210株篦齒蘇鐵被認定為古樹,也是全國最大的篦齒蘇鐵遷地古樹群。
“得益于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和科學精心的養護,蘇鐵園10年以上樹齡的蘇鐵,幾乎年年開花。我們每年收集其中的珍稀蘇鐵種子進行播種,繁育蘇鐵新植株3000—4000株。”李德祥說。
德保蘇鐵是青秀山遷地保育蘇鐵種類中的特色物種,為蘇鐵科常綠木本植物,國內著名蘇鐵專家、廣西林業勘測設計院高級工程師鐘業聰于1997年8月在百色市德保縣發現并以其地名命名。該物種與已知的蘇鐵種類不同,葉片呈三回羽狀多裂,其分枝、分叉等保留了更多原始蘇鐵的物種特征,至今已有約3.8億年歷史,被譽為“植物活化石”。
李德祥介紹,德保蘇鐵為中國特有種,主要分布于廣西百色地區,不僅分布范圍狹小,而且野外植株數量極少,加上被發現的消息傳開后,慘遭不法商人、植物獵人等盜挖亂采,僅半年時間,野外植株數量就從2000多株驟減到800余株,使得該物種處于瀕臨滅絕的狀態,屬于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紅色保護名錄極危物種。
面對德保蘇鐵嚴峻的保護形勢,李德祥領銜的團隊從1999年開始,就持續開展了一系列搶救性遷地保護引種工作。在將散落在苗圃、市場的德保蘇鐵收集到青秀山遷地保護的同時,通過人工輔助授粉、播種擴繁,使在青秀山的德保蘇鐵從原來300多株增加到9700多株。
目前,德保蘇鐵已成為青秀山蘇鐵園當之無愧的“鎮園之寶”。早期育出的小苗已經長大進入結種成年期,為其擴繁提供了種源支撐,使珍稀物種德保蘇鐵的種群數量不斷增加。
青秀山風景區南亞熱帶植物景觀特色濃郁,將植物遷地保護、科研科普與景觀營造融為一體,是南寧唯一一家國家5A級景區,先后榮獲“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稱號。
今年,通過對蘇鐵種質資源保護基地進行系統性提升,青秀山完成核心圃、仿生境栽培圃、引種觀察圃和種質開發圃的建設,正努力打造“蘇鐵栽培保育技術國內一流、遷地保育擴繁數量國內一流、蘇鐵園景觀國內一流”的國內蘇鐵保育工作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