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省持續推進擴綠增綠,不斷提升森林質量,優化森林結構,進一步厚植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當前,廣東森林覆蓋率53.03%,森林蓄積量、自然保護地數量等關鍵生態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據了解,2025年,廣東正加速推進綠美生態建設“初見成效年”目標,全省計劃超額完成林分優化提升200萬畝、森林撫育提升200萬畝,建設古樹公園、森林城鎮、森林鄉村、綠美古樹鄉村和紅色鄉村共250個,加快推進郊野公園、山地公園建設,打造更多可觀可感可用的綠色生態空間。
綠化熱潮涌動,全省已建森林鄉村267個
入春以來,植樹造林、綠化鄉村的繁忙景象,在廣東處處可見,廣東省各縣鎮村積極響應義務植樹號召,再次掀起鄉村綠化的高潮。在河源龍川,200余名造林工人共同努力,一株株紅錐、火力楠、木荷、楓香等鄉土樹種在赤光鎮“安家落戶”,昔日兩個山頭的純松林被改造為闊葉林。在茂名,一片片“年例林”等各類主題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以植樹寄托美好祝福的形式正激發著人們的參與熱情。韶關開展“共植鄉村綠·共享韶關美”——2025年度“韶關有你更綠美”鄉村綠美公益活動,以認捐、 認種、認建等方式進一步激發社會各界參與綠美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全省各地領導干部和黨員群眾紛紛擼起袖子,揮鍬鏟土、培土澆水,持續挖掘鄉村植綠空間,廣泛開展植綠行動,綠美鄉村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長期以來,廣東各地以擴增鄉村綠化面積為重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把鄉村綠化工作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百千萬工程”相結合,組織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通過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平臺、認種一棵樹小程序等,積極引導全社會投身植樹活動。通過主題林營建、認捐認養、志愿服務等形式,持續開展“四旁”“五邊”綠化,因地制宜見縫插綠、留白增綠、拆違建綠,鄉村綠化面積不斷擴增。截至目前,廣東共建有森林鄉村267個,綠美古樹鄉村106個,綠美紅色鄉村107個,2024年義務植樹活動場次、人數居全國首位,村莊“含綠量”顯著提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初顯成效。
提升綠美質量,加大生態惠民力度
如今的南粵大地,植被茂密、草木蔥蘢,城鄉環境越來越好。3月14日,全省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義務植樹活動在21個地市同步開展。據了解,今年是廣東省連續第三年開展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義務植樹活動,本次活動共在全省各市、縣(市、區)、鎮、村設植樹點10326個,參與植樹造林群眾49萬余人,共植樹約189萬株,有力推動全省全域進一步綠起來美起來。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五五”工作的關鍵之年。按照2025年全省林業工作會議部署,今年廣東要堅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推進“四庫”聯動,突出抓好山上、上下、干線綠化,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集中連片的大面積高質量森林,持續做好縣鎮村綠化,堅決建好建優綠美示范點,打造綠美綜合引領區,讓廣大人民群眾就近便利享受綠色生態福祉。
下一步,廣東將縱深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堅持把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融入“百千萬工程”,盯緊森林質量提升年度目標,持續推動縣鎮村綠化攻堅突破,加強森林城市、森林縣城、森林城鎮、森林鄉村建設,著重提升綠美綜合效益,積極打造鄉村旅游、森林康養、文化體驗、庭院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塑造宜居宜業宜游城鄉綠美環境,讓綠美生態成為普惠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