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與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依托獨特的自然優勢,開展澳洲堅果種植,促進農民增收,特色產業成為地區經濟破局的關鍵力量。
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聚焦“科技興邊、職教賦能、堅果富民”,為兩縣澳洲堅果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貢獻力量。
科技興邊助力堅果產業發展
西盟縣與江城縣澳洲堅果種植呈現爆發式增長的局面,離不開技術的持續發力。自2020年起,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依托中央財政林草科技項目,深度開展“校地結對幫扶”,融入西盟縣與江城縣的產業發展脈搏。
整合資金打造示范基地。學校整合了澳洲堅果提質增效技術推廣示范、澳洲堅果豐產栽培技術推廣與示范等項目資金,以及鄉村振興發展專項資金,高標準打造了2個總面積超500畝的示范基地。
實地手把手傳授先進經驗。學校組建了以張樸仙教授為核心的專家團隊,考察農戶需求,頻繁穿梭于田間地頭,開展現場指導,手把手教農戶實操技巧,將先進種植技術與科學管理經驗傳遞給每一位從業者。
面對品種落后、樹勢衰弱、產量低迷等產業發展瓶頸,學校專家團隊精準推廣良種嫁接、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等技術,堅果產量和品質大幅提升,提升了產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技術“組合拳”成果顯著。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學校技術輻射2縣10余個主栽地區的鄉村,總計面積2000余畝,經濟效益3000余萬元,其中增加種植戶收入800余萬元,極大地推動了兩縣澳洲堅果產業規?;?、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
為產業發展注入職教力量
人才是創新的源頭,是經濟增長的動力,區域經濟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支持。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依托自身深厚的林科底蘊和專業優勢,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元模式,與兩縣澳洲堅果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為產業發展注入職教力量。
在課程設計上,學校采用了“理論+實踐”“課堂+基地”雙重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壁壘,將課堂教學融入基地實踐。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學校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組織學生開展頂崗實習,深入一線鍛煉專業技能,積累了相關經驗。
學校還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策略,根據產業需求,在經濟林培育與利用、林業技術、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等專業教學中,增加了澳洲堅果栽培、加工、銷售等課程內容,精準對接產業需求,讓產業所需即學生所學。
實現經濟和生態效益雙贏
目前,在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全方位助力下,澳洲堅果已經成為兩縣特色經濟增長的核心源泉,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逐年攀升,農戶通過參與堅果種植、加工和銷售等,提高了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在推動經濟發展進程中,生態保護同樣成效卓著。澳洲堅果樹作為常綠喬木,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功能,學校助力堅果形成產業化模式,促進植被覆蓋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深度融入西盟縣與江城縣的發展脈絡,與當地澳洲堅果產業攜手共進。從示范基地的成功搭建到先進種植技術的廣泛普及,再到人才培養體系的逐步完善,雙方合作成效顯著,為邊疆民族地區的繁榮發展與可持續進步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借鑒樣本。
展望未來,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將憑借自身優勢,持續助力兩縣打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生態產業品牌,讓“科技興邊、職教賦能、堅果富民”的故事續寫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