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促進經濟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農業發展進入加快推進綠色轉型的新階段。
農業農村部近日印發《到2025年化肥減量化行動方案》和《到2025年化學農藥減量化行動方案》,明確扎實推進化肥減量化工作及化學農藥減量化工作。
進一步減少農用化肥施用總量,開展化肥多元替代推進行動
各地深入推進實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當前,我國農用化肥施用量連續6年保持下降。2021年全國農用化肥施用量5191萬噸(折純)、比2015年減少13.8%。
《到2025年化肥減量化行動方案》明確, 進一步減少農用化肥施用總量。到2025年,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等養分結構更加合理,全國農用化肥施用量實現穩中有降。
進一步提高有機肥資源還田量。大力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有機肥資源得到有效合理還田利用,到2025年有機肥施用面積占比增加5個百分點以上。
進一步提高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持續推進農戶調查、田間試驗、制定配方等基礎性工作,到2025年全國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
進一步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廣施肥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機具,全面提升科學施肥水平,到2025年全國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3%。
化肥多元替代推進行動作為五大重點任務被提及。其中強調,統籌利用有機肥資源,鼓勵引導農民增施有機肥,推動有機無機結合,并明確種養循環、綠肥種植、秸稈還田、合理輪作4類具體措施。
種養循環。以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為突破口,開展種養對接,以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為原料堆漚有機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因地制宜推廣有機肥、生物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等,促進有機無機結合。
綠肥種植。在光熱和水資源適宜的區域,大力發展綠肥種植和果園生草,采取自然覆蓋、刈割覆蓋或翻壓還田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機物質投入。
秸稈還田。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通過覆蓋、翻壓、堆漚、生物反應堆等方式還田利用。
合理輪作。優化種植制度,推廣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輪作、間套作,接種根瘤菌劑,促進生物固氨。
到2025年,力爭化學農藥使用總量保持持續下降勢頭
2015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組織實施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農藥使用量連續6年呈下降趨勢,“十三五”期間年均農藥使用量(折百量,下同)27萬噸、比“十二五”期間減少9.4%,2021年農藥使用量24.8萬噸、比2015年減少16.8%。
《到2025年化學農藥減量化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環境友好、生態包容的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體系,農藥使用品種結構更加合理,科學安全用藥技術水平全面提升,力爭化學農藥使用總量保持持續下降勢頭。
在化學農藥使用強度方面,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化學農藥使用強度(單位播種面積化學農藥使用折百量,下同)力爭比“十三五”期間降低5%;果菜茶等經濟作物化學農藥使用強度力爭比“十三五”期間降低10%。
在病蟲害綠色防控方面:不斷優化綜合防治技術措施,提高天敵昆蟲、生物農藥、理化誘控產品使用量,力爭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5%以上。果菜茶優勢產區生產基地、綠色農業產業園區基本全覆蓋。
在病蟲害統防統治方面:創新防治組織方式,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5%以上。糧棉油糖等作物綠色高質高效生產示范片、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基本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