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瑤藝”工作坊的文創產品。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陸榮斌 攝
“五彩瑤藝”工作坊的文創產品。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陸榮斌 攝
“五彩瑤藝”工作坊一角。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陸榮斌 攝
藍彩青在展示她的“民族福娃”。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陸榮斌 攝
返鄉創業做文創 帶動搬遷戶增收
—— 記大化瑤族自治縣返鄉創業瑤族女孩藍彩青
廣西新聞網大化2月22日訊(通訊員 陸榮斌)在大化紅水河長壽養生電子商務城里,有一家古樸典雅、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店鋪。在這個店鋪的大門口兩旁,擺放身著瑤族服飾的模特;門內貨柜上,一只只精致秀麗、栩栩如生的“民族福娃”正“看著”工人們各自忙碌著。這家名叫“五彩瑤藝”工作坊的主人叫藍彩青,是一個致力于傳承民族文化、返鄉創業的90后瑤族女孩。
藍彩青是大化縣江南鄉嘗梅村人,2016年大學畢業后,和伙伴一起在南寧開始創業,主要業務是服裝定制與表演服裝出租(主要是民族服裝)。創業之初,她們接手了一家表演服裝租賃公司。這家公司已經經營了十幾年,大多數服裝的款式已顯老舊,而且不符合當下客戶的審美需求,市場很難打開,再加上資金方面的困難和人手不足,公司收支難以平衡。2018年,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藍彩青決定轉型做服裝定制,主要業務是民族服裝定制與廣告衫的定制加工。
這一次,藍彩青和伙伴轉型成功了。
藍彩青說:“我本身是少數民族,一直想著做一件自己感興趣、能解決生存問題又有意義的事。我覺得從事民族文化、民族技藝的保護傳承與創新這一塊就很不錯?!?/p>
在藍彩青生長的瑤寨,老一輩的婦女都有一套自己做的瑤族服飾。小時候,她看過母親和寨子里的其他婦女做過瑤族民族服飾,自己也跟著學了一些。而今,為了創業需要,她在“南寧扮客”服飾培訓中心學習了一年,參加了在廣西民族大學舉辦的為期一個月的自治區織錦與刺繡技藝非遺傳承人群培訓班,還先后到賀州、南丹、巴馬等地考察學習。
在不斷學習中,藍彩青認識到,家鄉才是民族文化的土壤,要想在民族文化、民族技藝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方面有所作為,返鄉扎根,好好學習研究創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外創業的藍彩青看到了大化的發展勢頭很好,加上自己也很留戀家鄉,就托人幫忙了解大化對返鄉創業人群這方面的扶持政策。2019年初,藍彩青和伙伴開始返鄉創業,決定將公司的發展與家鄉的發展結合在一起,為文化大化、旅游大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019年3月,她的工作坊在大化紅水河長壽養生電子商務城里正式掛牌成立,大化工信和商務局給予了藍彩青優惠政策扶持,免收了她店鋪一年的租金。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她返鄉創業的壓力,加上在南寧創業時積累的經驗,她在大化的創業很快有了起色。除了定制瑤族傳統服飾、新款瑤族服裝以及壯族傳統服飾,她還開發了瑤繡包包、瑤繡手鐲、民族福娃、銅鼓香包等一系列文創產品,并同時在線上線下銷售,銷路還非常不錯。在用工方面,藍彩青優先考慮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家庭婦女。藍彩青說:“她們要照看孩子,接送孩子上學放學,還要照顧家里的老人,由農村轉到縣城生活,花銷高,生活壓力大,我給她們提供靈活的就業方式,給她們參加培訓學習技能增強內生動力?!?/p>
目前,藍彩青的“五彩瑤藝”工作坊為7名易地扶貧搬遷戶提供就業崗位。藍彩青除了讓工人們制作產品,還讓她們參與到產品的銷售中。計件工資加上銷售提成,每個員工的月工資平均在2500元以上。
2019年5月,藍彩青的工作坊被大化團縣委授予“大化瑤族自治縣返鄉青年創業示范點”稱號。
談及今后的發展規劃,開朗、自信的藍彩青躊躇滿志地說:“努力創新傳承,做好有大化特色的文創產品,不斷拓寬市場,為更多的搬遷戶提供就業崗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