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股強勁的改革風潮,更是一場考驗魄力和智慧的攻堅戰。對于土地資源優勢明顯的通北林業局有限公司而言,農業是轉型發展的主攻方向,是實現林區小康社會最普惠的民生。該局不斷探索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全局上下把作好土地這篇大文章、發揮土地的最大效益作為一項中心工作,超前謀劃、科學調研、大膽嘗試、不斷拓寬職工致富渠道,積極鼓勵職工群眾發展產業種植項目,引導干部職工走上致富路。
李柏峰是碧水林場的副場長,為了提高土地效益,引領職工群眾致富,他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帶頭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2009年初,李柏峰通過幾經考察種植業糧豆市場,讓他對一條主要用作生豆芽,學名叫雙青豆的市場信息深感興趣。因為雙青豆當時在通北局及附近農場、周邊農村都沒有人種植,而且碧水林場土地又很適合種植雙青豆。這讓李柏峰預測到了種植雙青豆將有良好的市場前景。2009年春節剛過,他就自費到了遼寧、河北等地,對超市及多家生產雙清豆豆芽的企業進行了考察。了解到由于用雙清豆生產出的豆芽因為有特色、味道鮮美,市場上不但價格高,而且銷售好,深受人們歡迎。隨后,他率先引進新品種搞示范種植,先后種植了雙青豆和黑皮大豆,都獲得成功,達到了產量和效益的雙豐收。
李柏峰說:我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如果沒有一點敢闖、敢試、敢于冒險的拼搏奉獻精神怎么能行,要想成為致富帶頭人,就必須勇于探索致富門路。”
靠土地致富,必須發揮碧水林場的地緣優勢,讓地緣優勢轉化為效益優勢,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讓土地產生最大效益。2014年,他不顧家庭成員和親戚朋友的反對,種植雙青豆390畝,占自家種面積的93%,全場種植戶也都用疑惑的眼光看著他。這一年,農業生產由于受到澇災、低溫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全場職工群眾種植的糧豆出現了大幅度減產,使大多數種植戶賠錢,只有少數種植戶在成本上持平。當年全場種植戶根本沒有掙到錢,唯獨李柏峰種植的雙青豆每公斤賣到了5.4元的好價錢,秋后一算帳,他家種植的390畝的青豆,即使因受災減少產量40%,仍獲純收入4.2萬元。這一年,全家及親戚朋友來了,全場的職工群眾信服了。
看到李柏峰示范種植雙青豆的成功和雙青豆在市場上的價格優勢,2015年碧水林場許多職工群眾主動登門,與李柏峰“取經”種植雙青豆。
李柏峰說:“我試種雙青豆的成功,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把雙青豆的種植大面積推開,形成規模,占領市場,促進咱們場種植業結構調整,讓土地產生最大效益才是目的。”
于是在2015年解凍后,李柏峰同志利用幾天時間,親自到要求種植雙青豆的地塊進行踏查。最后選擇了2.6千畝土地和20戶職工家庭種植雙青豆,平均畝產270斤,喜獲豐收,售價每公斤達到5.6元,2.6千畝雙青豆比種大豆增收65萬元,達到帶動群眾致富、全民奔小康的效果。
2016年,為職工群眾增加純收入28萬元,他家純收入30萬元,為碧水林場進一步搞好種植業結構調整、職工群眾增收致富,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他靠智慧和種植業不但實現了家庭致富,而且成為碧水林場致富職工群眾的領路人和致富的一面旗幟。
想率先,敢率先,能率先、做率先。在通北局像李柏峰這樣的致富領路人還有很多,他們正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打造林區特有綠色有機品牌,乘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東風,向著更加美麗富強的新通北乘風破浪,揚帆奮進。
上一篇:剛剛公布!中國首富換人
下一篇:薇婭的公益扶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