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碳中和”持續刷屏。你知道什么是碳中和嗎?為什么全世界都在說它?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簡單地說,也就是讓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為什么要碳中和呢?
隨著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氣候危機的影響范圍越來越大,幾乎無處不在。由于全球變暖,我們正在經歷熱浪、洪水、干旱、森林火災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全球平均氣溫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
溫室氣體排放有多種,但主要是二氧化碳。《巴黎協定》所規定的目標,是要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締約方,立即明確國家自主貢獻減緩氣候變化,碳排放盡早達到峰值,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碳中和,在本世紀末將全球地表溫度相對于工業化前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以內。不僅如此,各締約方還將為爭取實現1.5℃的溫控目標付出努力。
碳中和 不是個小目標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碳中和可真不是個小目標,用“雄心”來形容,并不為過。
近年來,中國已積極采取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等方式節能,提高能效。通過推進碳市場建設、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溫室氣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中國采取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盡早達峰邁向近零碳排放,這不僅是國際責任擔當,也是高瞻遠矚的國家戰略。
那么,碳中和將對造紙企業有哪些影響呢?
碳中和必將帶來一場影響社會經濟環境的重大變革,尤其是對于企業而言,新目標意味著新任務,必須做好經濟效益與環保之間的兼顧與平衡。
而造紙業因為生產能耗較高,加之需要木漿等原料,面臨著減排與碳匯的雙重壓力。因此,造紙企業的“碳中和”之路更加任重道遠,值得關注。
與此同時,對于行業領先企業來說,這將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那些較早開始植樹造林、布局“林漿紙一體化”、深耕可持續發展的造紙企業,就具備了一定的“先發優勢”。
在實現碳中和的眾多方式中,植樹造林舉足輕重。一方面,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另一方面,森林固碳利用自然過程,不需要很高成本,同時又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等生態效益,性價比極高。在植樹造林的大力推進下,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將穩步運行。
金光集團 APP(中國)是國內最早啟動“林漿紙一體化”產業模式的造紙企業。所謂“林漿紙一體化”,就是將造紙產業鏈中的造林、制漿、造紙三個環節整合在一起,以林養紙,以紙促林,實現原料自給自足、流程全線把控和森林的綠色循環。這不僅可以降低邊際成本,提升規模效益,也是APP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篇章。
截至目前,APP在國內擁有約27萬公頃人工林,并始終堅持“每用一棵樹,先種六棵樹”的原料理念。APP中國林地累計固碳量:42,390,000噸;APP中國林地2020年固碳凈增量:4,623,900 噸。同時在生產端,APP 通過技術升級與清潔生產打造智能產業基地,推動高效率、低能耗的發展模式。在“碳中和”政策頒布之前,APP 就已把“碳足跡減少30%”列為2030年的重點目標。目前,APP中國的205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正在規劃中,并計劃將先于國家的2030和2060目標達到碳達峰和碳中和。加速碳中和造紙企業彰顯行動派的實力擔當!
上一篇:遺產大會實現“碳中和”
下一篇:預定下一波熱搜詞——綠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