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擁有一棵樹是怎樣的體驗?記者從上海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了解到,2025年植樹節之際,上海迎來了線上認養樹木熱潮,近萬名市民參與其中,可謂“一樹難求”。
懸鈴木總數37株,已認養37株;櫻花樹總數10株,已認養10株;雪松1株,已認養1株……在上海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認建認養捐贈平臺”,記者點開復興公園、曹楊公園等熱門公園的頁面看到,園內可認養的樹木幾乎全部被搶光。
作為生態空間緊缺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是全國率先開始探索樹木認種認養的城市之一。上海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上海從2017年開始推行互聯網+義務植樹,2021年進一步提升了線上認養的便捷度,市民現在可以在全年的任意一天認養各個公園的樹木。
上海目前有100余家公園參與“認建”“認養”,其中不乏各類古樹名木,每棵樹木每次的認養期為一年。認養成功后,一些樹木會掛上一個小小的二維碼,用手機掃二維碼,即可看到認養人相關信息。
上海的徐先生一家是認養樹木的忠實“粉絲”。2021年以來,他們在上海植物園、上海辰山植物園等多個公園認養了樹木,家里的孩子經常會來看望這些樹,就像來看望一起成長的伙伴。
認養樹木是市民對城市奉獻的愛心,城市也在用綠色資源努力回饋市民。上海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上海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認建認養捐贈平臺”還在不斷完善和提升,上海在濱江森林公園和上海植物園試點開啟了樹木實時直播,沒時間到場的認養人可以線上關注樹木成長。接下來,平臺也將上新認養樹木導覽圖,即使是在樹木眾多的公園,認養人也能根據導覽圖找到自己認養的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