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三龍,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副會長兼森林康養分會常務副理事長,森林康養國家創新聯盟理事長,原湖南省林業廳廳長。本文為9月18日林業和草原國家創新聯盟管理辦公室“組織聯盟科技創新與發展的探索”網絡授課活動上的講話)
森林具有巨大的康養潛力,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是提高亞健康人群生活質量、讓人們獲得更多幸福感的不二之選。
一森林康養提出的背景
森林康養的提出是在2013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當時我作為全國大代表,在當時的囯家林業局指示下,邀請30多位全國人大代表以代表建議案的形式向全國人大提出《關于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推動綠色供給的建議》,也就是通常說的建議案,并對森林康養定義為:讓優質的的森林、生態資源與傳統醫學和現代養生學有機結合,打造人們健康長壽的平臺。(2019年國家“四部委”再次將森林康養定義為:森林康養是以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以促進大眾健康為目的,利用森林生態資源、景觀資源、食藥資源和文化資源并與醫學、養生學有機融合,開展保健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的服務活動)。森林康養這一概念引起了各方關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發展森林康養工作的高度重視,中國森林康養的探索和實踐推進很快。森林康養在2016年列入國家林業“十三五”規劃,2017年寫入到中央一號文件,2019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四部委聯合發文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并開展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建設工作。森林康養從2013年在全國兩會提出到2019年四部委聯合發文,森林康養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二國內外森林康養發展的現狀
(一)國外森林康養發展
德國
德國是世界上開展森林康(療)養最早的國家。它創造了以西方理論為基礎的現代森林康(療)養,即利用森林環境加上醫療環節進行人的健康恢復。20世紀40年代初期先富起來的德國人由于壓力過度、情緒緊張、運動不足相繼引發了文明病,又叫都市病。表現為抑郁癥、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德國人讓這些患者住進了森林,每天由森林康(療)養醫生帶著患者走路鍛煉身體,并從飲食上調理,后來多數患者陸續恢復健康,這就是1940年德國人為治療“文明病”創造的“氣候療法”,氣候+森林漫步。1965年,德國科學家結合地形變化設置不同的森林步道,再創“森林地形療法”——森林+運動。1980年,將優越的森林環境因子引入森林保健療養中,發展為自然健康療法,森林+水霧+運動=植物精氣+空氣負離子+運動。
日本
二戰以后的20世紀70年代,日本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幾乎跳躍式的步入發達國家行列。但伴隨而來的工業化和城鎮化使得環境公害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這時的日本開始致力于植樹造林,森林覆蓋率幾乎與經濟同步增長。日本引進德國的森林療法,根據植物精氣可以殺菌治病的原理推行森林浴。1983年,日本林野廳發起“入森林,沐浴精氣,鍛煉身心”的第1次森林與運動大會,又稱為綠色運動,大大的推進了日本森林旅游的發展;2004年,日本森林療法協會成立,森林環境及人類健康相關詢證研究正式開始;日本農業水產省在2004-2006年還發起了一項研究項目《科學的角度來調查森林對人類健康的治療效果》,該項目獲得了森林環境功效相關的大量數據,證明森林可通過減輕壓力而達到促進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功效。
日本一些森林療法的基地,游步道設計嚴謹,都很講究,有坡度較大的登山步道,眺望步道;坡度適中的濱水步道;還有坡度較小適合殘疾人通行的環形步道以及特定林分中的植物景觀欣賞道等。2006年,在森林療養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規范科學化,提出“森林醫學”,“森林醫學”一詞首次在日本被提出。2007年,日本森林醫學研究會成立時首次使用了“Forest Medicine”這一英文說法。2012年,國際自然與森林醫學會副會長、日本森林醫學研究會會長、日本醫科大學的李卿博士組織日本、韓國、中國和歐美等國家學者合作編寫了“Forest Medicine(森林醫學)”一書,該書系統闡述了森林環境對人類健康的作用及影響,介紹了國際森林醫學實驗及流行病學實驗研究的最新發展,強調森林醫學是研究森林環境與人類健康關系的學問。日本建立了完備的森林康(療)養認證制度和森林康(療)養師考核制度,森林康(療)養的管理工作非常規范。
韓國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韓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開始顯現,醫療費每年都在增加,為了抑制醫療費用的增長,開始推行各種健康長壽措施,森林康(療)養便是其中之一。森林康(療)養在韓國又名山林治愈,作為國家計劃,韓國在山林治愈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利用森林開展身心康復的市民也在逐漸增多。1988年,韓國確定了4個國立自然養生林建設基地。
1995年,將森林解說引進到自然養生林,啟動森林利用與人體健康效應的研究。現在,韓國森林正在轉變為治愈身心的場所,韓國政府多次強調山林福祉的必要性,并進行了各種嘗試。2014年9月,首批38位山林治愈指導者畢業,2017年培養500名山林治愈指導者,服務人群擴大到100萬。
(二)我國森林康養
目前我國森林康養基地的服務水平和管理體系仍處于探索、嘗試,起步階段,屬于產業發展初期,但我國森林康養發展速度很快,近年來國家林草局就森林康養與德國、日本、韓國等開展項目合作。同時黨中央提出了健康產業的概念,加上國家“四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促進森林康養建設的發展,森林康養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在我國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現狀及中央號召的建設大健康產業體系的背景下,各地現已廣泛開展森林康養產業建設,同時“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工作也如火如荼開展。截止2019年12月,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森林康養分會共組織5批“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評選,已在全國評選出732家全國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單位,覆蓋全國30個省,其中,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市6個,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42個,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鄉(鎮)23個,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600個,中國森林康養人家61家。
北京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在松山、西山和八達嶺設計建設多條森林療養步道,形成了北京地區森林療養基地建設技術標準。目前,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累計培訓了三批次近200多名森林講解員和森林療養師。
湖南
2016年5月,湖南省林業廳成立了森林康養領導小組,下設8個專業組,分別負責組織領導,森林康養規劃、基地建設、技術標準制定、產品開發、科學研究等。
四川
四川省積極探索“互聯網+森林康養旅游”,建成了首個森林康養電商平臺,提供森林康養咨詢,康養基地吃住行預定等服務。
黑龍江
2014年,在伊春市舉辦了首屆森林健康養老投資論壇,利用伊春市天藍、水清、地潔的特色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出臺了《黑龍江省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措施》。
貴州
貴州省結合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建設,在行業技術和管理標準體系方面進行了探索。2017年先后出臺了《貴州省森林康養基地規劃技術規范》和《貴州省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規范》。實際上,貴州的“爽爽貴陽”本身就是一年四季都適合養生的天然寶地。
現在全國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態勢非常好,森林康養基地吸引大量民眾走向森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曾提出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現在的城市高樓林立,是“鋼筋水泥的森林”,讓森林走進城市沒有土地比較困難,但可以通過森林康養讓人民群眾走進森。
三未來森林康養發展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曾對全世界人類健康情況做過調查,數據如下:經醫院診斷患各種疾病的占20%,處于亞健康狀態的占75%,符合健康標準的只占5%。面對高比例的亞健康人群,專家建議走入大森林。讓優質的森林資源環境與現代醫學及傳統養生學來幫助亞健康人群,提供健康長壽的養生平臺,據有關部門預計,到2022年我國大健康服務業規模將達到8萬億,占GDP比重將達到6.5%。醫學專家認為森林康養對健康人群的促進作用體現如下:
(一)森林康養對健康人群的促進
森林康養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
在中國,60周歲以上的公民為老年人。2018年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達到了2.12億,占總人口的15.5%,8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24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人將近4000萬人。隨著數量的不斷增加,老年人面臨養老、醫療以及精神贍養等諸多社會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醫療衛生保健問題。
森林康養對于改善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利:
(1)森林中優美的環境、大量負離子有助于調節身體功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2)森林中植物精氣可改善肺的呼吸功能,加強腦、肝、腎的氧化過程,增強人的抵抗力,有利于老年人增強體質。
(3)森林中的綠色環境可調節老年人的心理狀態,有利于老年人延年益壽。
森林康養對兒童和青少年健康的影響
森林康養對兒童和青少年健康的影響主要開展的是森林教育和森林體驗。森林教育是指在森林環境里為兒童或青少年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以此來培育他們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一種戶外學習過程與實踐。
森林教育實際上就是對青少年進行生命教育,它給予孩子們親身經歷,用感官去親近大自然,呼吸到城市中難以尋覓的新鮮空氣,懷抱綠色叢林帶來的自由之感,從而激起他們保護自然,熱愛自然,尊重生命之心。
(二)森林康養對亞健康人群的促進
亞健康
指人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發生亞健康的狀態,既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也有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從而導致人體的機體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整體失衡、功能紊亂。生理方面表現為疲勞乏力、抵抗力減低等。精神心理上多表現為精神不振、情緒低落、憂郁抑郁、急躁易怒、失眠多夢等。不能較好地承擔相應的社會角色,人際關系緊張、家庭不和諧、互相不信任等。過勞死,亞健康狀態惡化到最高程度,導致人的生命受到死亡的威脅。
研究證明
優美的景觀,適宜的森林氣候,森林中的“兩氣一離子”,綜合的森林康養活動,可以消除亞健康人群的各種癥狀,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的有機統一。
(三)森林康養對患病人群的促進
森林康養可以預防抑郁癥
日本醫科大學李卿教授于2010年9月分別以東京郊區森林公園和東京市區作為對照,分成兩個組,每組挑選了16名男性進行兩天三晚的森林浴,分別于每天的上午和下午步行兩小時,在出發前和結束后對血液、尿液經行檢測,血壓進行4次檢測。數據顯示,在森林公園的步行活動能顯著降低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人體應激激素水平,而在市區的沒有變化,森林可以緩解緊張和抑郁等不良情緒,使人身心放松,心情舒暢,達到改善睡眠,預防抑郁癥的效果。
森林康養可以調節降低血壓
高血壓是最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害因素。研究顯示,森林康養對輕中度高血壓患者有非常顯著的治療作用。
浙江老年醫學研究所王國付教授,于2011年7月研究了森林浴對年齡在65-70歲的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影響,志愿者經過為期一周的森林浴后,對患者的內皮素-1和同型半胱氨酸等主要心血管疾病相關因子進行了檢測,血壓指標均呈下降趨勢,其中收縮壓下降10mmHg左右,舒張壓下降2mmHg左右,平均血壓下降5mmHg左右,脈壓下降9mmHg左右。
森林康養可以促進冠心病患者的康復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的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被稱為“冠心病”。
森林中的康養因子對冠心病患者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可有效消除心絞痛、胸悶、心慌等癥狀。冠心病患者長期在森林中采取適當的體育運動,擴張冠狀動脈,促進側支循環的形成,并且結合科學的膳食法,可降低膽固醇、血脂等。總之,冠心病患者不應只偏重藥物治療,綜合利用各種森林康養方法可以促進冠心病患者的康復。
森林康養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復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點為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或外周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引起以糖代謝紊亂為主,包括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的一種全身性疾病。森林環境中大量負氧離子有利于調節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代謝,增強酶的活性,從而降低血糖、血脂、血液黏度,可促進糖尿病患者的康復。
森林康養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被關注,其發展前景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