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狀元中藥材專業合作社,曾用名宜昌市夷陵區狀元天麻專業合作社(簡稱狀元天麻合作社)是從事以天麻、重樓、黃精等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服務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2012年6月成立以來,得到各級部門及廣大成員的大力支持,成員達到308戶,網絡農戶達到1500多戶,年經營收入900萬元。疫情期間,合作社拿出應有的擔當,捐款戰疫情,在本地政府的大力協助下,積極聯系各方渠道,為社員和貧困戶解決農產品和中藥材種苗滯銷問題,截止2020年4月,合作社銷售了25噸中藥材種苗、菌種30萬瓶,鄉內沒有滯銷的中藥材種苗和農產品,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F將近年來生產經營與管理服務情況簡介如下:
一、生產經營成果及做法
合作社經營天麻、重樓中藥材,主抓基地建設、營銷體系建設。
(一)創建優質藥材基地。著力打造優質基地,成員種植天麻達10多萬平米,譽為“中國天麻之鄉”。2018年,合作社按照“綠色、生態”思路,將綠水青山打造成綠色銀行,投資300多萬,建起300萬苗、250萬粒籽的林下基地,為成員及當地農民持續增收奠定基礎。
(二)建立市場營銷體系。采取請進來買、走出去賣、線上線下結合等形式。2018年,各省市200多家客商考察,采購量達300多噸,在宜昌建營銷專賣店3個,電商團隊1個,營銷效果越來越好。
二、管理與服務做法與效果
(一)優質服務創建天麻狀元。合作社主要形式是“四服務”:
一是開展菌種采購服務。2018年,投資190多萬元,從云、貴采購菌種60萬瓶,種子80萬斤,滿足了全體成員及外地種植戶需求。
二是開展種子培育服務。幫助成員由種天麻轉變為培育種子,2019年培育種源70多噸,為1000多戶社員和種植戶提供種子。
三是開展技術全程指導服務。合作社采取集中培訓與分戶指導結合的方法,指導農友科學種植、管理,為確保增產增收打好基礎。
四是開展產品回收服務。對成員回收率達90%以上,重點扶持10個貧困戶和省內外扶貧項目4個,扶持多個鄉鎮的天麻、重樓產業。
(二)建好機制彰顯合作優勢。從以下幾方面完善合作機制:
一是重大事項彰顯民主意愿。進一步完善十四項制度,規范五項程序,召開成員會議,討論決定投資重樓基地、盈余分配預決算方案。
二是創建產權融合機制。合作社通過出資入股、產業對接等方式,實施種植、加工、營銷大融合,與翼之堂天麻公司、四川、重慶、湖南合作社聯營聯銷,形成產供加銷產業化,為農民持續增收打基礎。
三是完善利益返還機制。成員收益通過成員交易的產品以高于市場價10%以上的價收購體現,全年盈余返還總額80多萬元。
陜西省白河縣城關鎮楊書記前來考察
三、獲得的榮譽與體會
合作社近幾年來取得的成績得到各級充分肯定。自社基地被評定為“全國天麻生產先進基地”、“全國天麻會議指定產品”,榮獲市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稱號。主要體會是“誠交天下友,合作促眾贏”:
(一)堅持服務宗旨。為成員供種供苗率、技術培訓成員參與率,產品回收率均達到國家示范社的相關標準。
(二)堅持調查研究。“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理事會成員常深入農戶、交心,找到工作融恰點,農民才會主動入社,做大做強。
(三)堅持務真求實。理事會成員分戶包片走訪農戶,因戶施策,建基地、安排務工。2019年以來,合作社常年安排勞務用工20多人,季節性短期務工100多人,今年以來,合作社已安排用工5000多個。
四、近期工作計劃與措施
展望未來,合作社圍繞“綠色生態、利益共享”目標,力爭形成“種植-加工-倉儲冷藏--物流出口”一體化格局。主要措施是:
(一)建立良性生態循環模式。對自社農場內的山水林田路合理安排,按照林地良性生態循環模式進行設計,盡快完成基礎設施建設。
(二)建立生態農業觀光園區。園區以“山水合一,林藥相間,設施配套”為架構,形成集農業科技、中藥材、休閑旅游體驗的基地。
(三)完善合作社內部運行機制。用理念引領更多的村民入社,成員在現有基礎上再增加10%,搞好盈余返還。按照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標準,規范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與辦法。
(四)完善產供加銷體系。實施三產融合促發展戰略,鞏固發展中藥材種植基地,完成中藥材加工出口基地建設工程。通過與種植單位對接,與加工廠家對接,與天麻營銷商家對接,與消費者對接,加大天麻營銷力度,逐步建立網絡全國省市天麻營銷市場。
上一篇:潤成創展:疫情下的冷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