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時節,位于科爾沁沙地腹地的內蒙古通遼乍暖還寒,但人民的治沙信心和斗志卻日益高漲。3月16日以來,通遼市積極統籌各類項目資金,通過以工代賑、先建后補、項目結轉建設等方式,全市7個旗(縣、區)陸續打響科爾沁沙地殲滅戰。
戰沙現場,各種裝備齊亮相,多支隊伍奔赴前線,一派繁忙景象。鏟車、鉤機平整土地、挖樹坑,拖拉機、無人機運送稻草、苗木,壓沙機、扦插機器人埋沙障、插黃柳,農牧民群眾、機關單位和企業干部職工齊上陣,扎沙障、植苗木。
通遼市持續推進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設,境內現存4104萬畝沙地,計劃利用8年時間(2023—2030年),依托國家和自治區重點生態工程項目,組織實施“五個千萬工程”,適度有序發展“五大生態產業”,力爭實現“五大生態治理目標”,到2030年全面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
今年,通遼市將重點圍繞科爾沁左翼后旗蒙遼界沙化草原、庫倫旗塔敏查干沙帶、奈曼旗老哈河和教來河沿岸沙帶,高標準、高質量打造三北工程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典型示范項目區,完成綜合治沙100萬畝,森林質量提升150萬畝,草原鞏固提升150萬畝,沙區耕地節水改造提升87萬畝,集中發力,誓叫沙地披綠裝。
科學布局謀實舉措
40多年來的接續努力,全市荒漠化和沙化面積呈現“雙縮減”趨勢,但境內現存的4104萬畝沙地生態依然脆弱、沙區經濟依然落后,治理難度大、成本高,已治理區域生態不穩定、易出現反彈等問題依然存在。
作為科爾沁沙地殲滅戰主戰場,通遼治沙工作已進入成果鞏固、滾石上山、攻堅克難的新階段。
自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啟動以來,通遼市旗兩級分別成立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開展調查摸底、編制規劃方案。逐村、逐地塊全面細致開展調查摸底,按照地類屬性全面摸清4104萬畝沙地所在旗縣、蘇木鄉鎮、嘎查村、具體地塊和現狀。針對各類沙地現狀,研究制定科學有效的治理措施。
印發《通遼市推進“三北”工程打好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實施意見》,提出堅持“北保護、中節水、南治沙”的思路,利用8年時間,布局南部沙化土地綜合治理核心區、北部生態保護修復區、中部節水生態鞏固提升區等三大戰區。2023—2028年為建設期,2029—2030年為鞏固提升期。
實施“五個千萬工程”,推進966.94萬畝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對已經得到基本治理沙地中的969.85萬畝林地進行鞏固提升質量,對固定沙地及有明顯沙化趨勢中植被相對較好的975.67萬畝草原進行草地群落結構優化并圍封保護集中連片的中度或重度退化草原,對沙地內1066萬畝耕地進行節水改造提升,在北部草畜平衡區實行休牧輪牧政策發展半舍飼養殖業、推進千萬頭(只)牲畜舍飼半舍飼養殖工程。
綠富同興實現共贏
在推進科爾沁沙地殲滅戰進程中,通遼市大力推行以工代賑、先建后補、以獎代補、合同制造林種草治沙等模式和機制,充分發揮農牧民群眾、合作社、國有林場在造林、種草、治沙、經營、管護等工程建設環節的主體作用,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科爾沁沙地殲滅戰,著力實現治沙致富共贏。
同時,為實現“沙地綠起來、生態好起來、人民富起來”目標,通遼市將推進科爾沁沙地殲滅戰作為促進沙區生產發展、農牧民致富的有效途徑。在保護好生態且水資源條件允許的基礎上,適度有序發展“五大生態產業”。
通遼市利用沙區豐富的風能光能資源,以殲滅流動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為重點,發展風電光伏+治沙產業,推動沙地綜合治理與新能源開發有機融合。
在通遼市科左后旗100MW光伏治沙儲能項目區,一行行粗壯立柱上光伏板排列整齊,仿佛沙丘上的一排排大樹,將流沙穩穩“抓住”。“太陽能發電+生態治理+儲能系統”相結合的牧光復合項目不但可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能源結構,還可以探索經濟發展新模式。經過一年運營,項目區內很多地塊的植被已得到自然恢復。
到2030年,全市將新增風電光伏裝機規模350萬千瓦,通過就地治理和異地治理完成綜合治沙51.6萬畝。
通遼市還堅持引草入沙,發展飼草產業,選用羊草、苜蓿、披堿草等多年生牧草、錦雞兒等飼用灌木,建設優質人工牧草生產基地,為千萬頭(只)牛羊養殖業提供保障。
在建設沙漠鎖邊林、鋪設沙障等措施的同時,通遼市保留適合開發沙漠旅游的自然景觀,依托國家級沙漠公園發展沙漠旅游產業,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同時,拉動沙區經濟發展。
通遼市探索發展林藥產業和林草碳匯產業。到2030年,全市以塞外紅蘋果為主特色產業基地建設面積達50萬畝、年產值達20億元以上,以文冠果、仁用杏、元寶楓等為主的木本糧油產業基地面積達到300萬畝、年產值20億元以上,規范有序、科學合理發展林下中蒙藥材產業基地30萬畝,推動高品質中蒙藥材及其產品的生產加工。
錨定目標決戰到底
戰斗號角已吹響。通遼市廣大干部群眾將積極發揚“三北”精神、“蒙古馬”精神,堅持沙害不除奮斗不止,精細規劃、掛圖作戰。
今年,4月上旬將掀起春季防沙治沙、造林綠化熱潮,6月實施草原修復項目,10月底全面完成400萬畝年度建設任務。
同時,計劃到2025年,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取得初步成效,全市流動、半固定沙化土地得到全面治理,防沙治沙成果鞏固成效明顯,全市需治理的沙化土地治理率達80%,林草覆蓋率達52.32%,森林覆蓋率達21.65%,沙化土地綜合植被蓋度達45%。
到2030年,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勝利結束,力爭實現“五大生態治理目標”:全市需治理的沙化土地治理率達100%,全市林草覆蓋率達54.68%、森林覆蓋率達24%、沙化土地綜合植被蓋度達48%,沙區耕地節水改造提升實現100%,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90%以上,沙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
決戰勝利后,全市沙化土地全面有效治理,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功能和穩定性全面增強,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和林草沙產業體系全面優化,風沙危害全面有效遏制,逐步恢復昔日科爾沁疏林草原景觀,最終實現“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蹦繕恕?/p>
上一篇:綠嶺綿延風沙退 筑牢西北防護墻
下一篇:河南發布望春玉蘭標準綜合體